冬季晚餐养生小窍门,你get了吗?
冬季晚餐养生小窍门,你get了吗?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黄帝内经》中的这句话道出了冬季养生的精髓。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藏”,即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注重内在的调养,保持身体的温暖与平衡。
饮食调理:滋养内在,温补为先
冬季养生,饮食调养是关键。《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因此,冬季的饮食应以温热为主,少食寒凉。早餐可以一碗热粥开启温暖的一天,晚餐则宜节制,以养胃气。
推荐食材
温补性食物:羊肉、牛肉等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核桃仁、黑芝麻等油脂丰富的坚果类食物,也是冬季养生的佳品。
黑色食物: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冬季养生重在补肾。黑米、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物,具有补养肾气、抵抗寒冷的功效。
养生食谱
- 黑豆羊肉炖当归
材料:羊肉(瘦)1000克、黑豆100克、当归10克、桂圆10克。
做法:先将黑豆洗净用2杯清水煮软;同时另一个锅煮已切薄片的羊肉,用清水3杯,煮时要除去泡沫及肥油。将黑豆及羊肉倒入炖盅内,加入当归,同时加入切碎的桂圆肉,隔水炖上3小时即可。
功效:黑豆蛋白质含量为49.8%,相当于牛肉的2倍多、鸡蛋的3倍、牛奶的16倍。黑豆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吸收率高达95%以上,除能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要外,还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 田七川芎乌鸡汤
材料:田七20克,川芎8克,半只乌鸡,瘦猪肉100克,三片生姜。
做法:将所有的材料清洗干净,然后把乌鸡和瘦猪肉切成块状,放入开水锅内去除血水。然后在炖锅内放入十碗水,用大火烧开,将乌鸡、猪肉、田七、川芎、生姜片放入锅内,改用中火熬炖大约一个半小时。
功效:此款汤可以调理经脉,舒心益气,补血养神,非常适合冬天食用。
饮食注意事项
用餐时间:晚餐最好在8点前完成,避免过晚进食影响消化。
饮食原则: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宜多食热粥,如养心除烦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食材搭配:立冬养生要注意,不宜盲目进补,很多人都认为在冬季的时候要多吃一些滋补食材,这样可以帮助身体御寒保暖,其实立冬滋补不适合大补,最好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症状来对症滋补,以免一次性的滋补过盛,导致身体不适。其次,立冬养生要注意多吃蔬菜,很多人在冬季的时候往往会吃肉很多,而减少蔬菜的摄入,但是冬季不吃蔬菜容易导致便秘、上火、口腔溃疡等不良症状,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立冬滋补最好还是饮食均衡,不要偏食。
起居调养:顺应自然,规律作息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的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建议每晚10点左右入睡,次日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腹部和脚部,这些部位受寒容易引发疾病。
中医调护:内外兼修,调养身心
泡脚
用艾叶、红花等中药材煮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每晚睡前用40度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按摩
按摩足三里、神门等穴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足三里位于膝盖下缘约四指宽处,神门穴则在手腕内侧。
艾灸
灸关元、气海、中脘、命门、足三里等穴至微量出汗,可以祛除寒邪,扶助阳气。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运动养生:适度运动,调和气血
冬季运动养生应选择较为缓和的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避免在大风、大雾、严寒的天气中锻炼,以免受寒生病。
冬季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方面进行调养。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规律的作息习惯、适当的中医调护和适度的运动锻炼,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增强体质,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