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甲胄史上的一股清流,各种铠甲应有尽有,中国甲胄的进化演变
世界甲胄史上的一股清流,各种铠甲应有尽有,中国甲胄的进化演变
铠甲,作为古代战场上最重要的防护装备之一,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从最初的动物皮毛到后来的金属板甲,再到适应火器时代的布甲,每一种铠甲都凝聚着古人的心血与智慧。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领略中国甲胄的演变历程。
皮甲进化史
最早的铠甲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那时我们的祖先用动物毛皮作为防护工具,在狩猎时保护自己。后来,祖先们学会了在毛皮上打孔,真正的皮甲就此诞生。
春秋战国早期的皮甲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皮甲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各国贵族多用犀牛皮制作铠甲。身穿犀皮甲的贵族面对无甲的自耕农,简直是所向披靡。
楚国墓葬中出土的皮甲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士兵逐渐成为战场主力,皮甲基本上都能为基层士兵提供防护,这时皮甲已经达到了顶峰。
镶金的青铜甲碎片
与此同时,青铜甲也在发展,其防御力确实优于皮甲。但铜资源稀缺,这种铠甲无法大规模装备部队,只能作为将军们的战场玩具。
我国的青铜甲
到了战国末年,随着铁制武器的出现,全皮甲胄已经无法适应肉搏战,除了侦察骑兵外,大部分军队开始使用铁片与皮革结合的扎甲。同时,筒袖和甲裙也开始广泛应用于铠甲设计中。
秦国时期的铁甲
汉朝时,鱼鳞铠成为这一特点的集大成者,这种铠甲由许多细小的铁片重叠制成,弓箭根本无法穿透。汉朝人凭借强大的锻造技术,用汉剑和鱼鳞甲在草原上打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威名。
鱼鳞甲,一一片片的鱼鳞著称
宋朝由于失去了养马地,只能发展步兵战术,中国传统扎甲的巅峰之作——步人甲应运而生。
宋代步人甲,看看结构有多复杂
这种铠甲通常由上千片甲叶组成,重量可达30多公斤,再加上神臂弓和斩马刀等装备,让辽金的骑兵面对他们时头痛不已。辽金骑兵只能采取迂回战术,待宋军疲惫时再发起攻击。
宋代步人甲数据,宋时1斤为现在1.2斤
元朝覆灭后,明朝的制式铠甲恢复了扎甲样式,我们现在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许多铠甲,都是根据明朝铠甲样式制作的。
除了动物皮,植物的藤条也可以制作皮甲,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皮甲军就是南蛮的藤甲军。虽然他们是小说虚构的,但在当时南方不发达的地区,用藤条编织甲胄在少数民族中确实很常见。
甲骑具装,我国板甲的巅峰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许多外国铠甲也传入中国,板甲和锁子甲这两种新型铠甲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汉朝的两当铠
东汉时期著名的板甲有两当铠和明光铠,即使是使用扎甲的士兵,也会在胸前加装一块“护心镜”,以增强防护。
明光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得名,同时还有主题颜色为黑色的也称黑光铠
到了晋朝,中国的板甲技艺达到巅峰,以明光铠为主的全马甲重装骑兵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威风的名字——甲骑具装。
两晋时期赫赫有名的具装甲骑
这些骑兵非常强大,宇宙大将军侯景曾表示,只要有800人,他就可以去任何地方。当时的南朝军队面对北方的具装骑兵基本上都会溃败,只有少数名将如刘裕等,能凭借战车和劲弩在这些重骑兵面前取得一些优势。
女真的铁浮屠
后来的辽金时期,甲骑具装再度复兴,甚至变得更加恐怖。以金国的铁浮屠为例,他们身披多层铠甲,为了作战,平时要准备多匹战马和多个马童,等到作战时才披挂全甲,换上新马进行冲锋。
早在唐朝,吐蕃人便使用锁子甲作为自己的标准铠甲,这时宋朝武备志记载的铠甲
明朝时期,游牧民族放弃了全甲,采用锁子甲代替全甲,玩起了“丐版的甲骑具装”。这方面特别厉害的就是帖木儿帝国的帖木儿,他凭借这些“丐版甲骑具装”,将奥斯曼帝国的领袖“闪电”巴耶济德一战打成了“囚状闪电”。
帖木儿俘获巴耶济德
火器兴盛,布甲逐渐成为主流
在中原地区铁甲盛行时,草原上的蒙古人悄然兴起了一种新型铠甲——布甲。当时的蒙古人虽然身着皮甲,但面对弓箭仍然吃尽苦头。
最里面便是蒙古人使用减缓箭矢杀伤力的丝绸衣服,即可以让自己舒服,又能减少自己的受到的箭矢伤害
后来他们在作战中发现,在皮甲后面再加一层布可以大大减少箭矢的伤害,于是纷纷采用这种方法。首领和精锐使用丝绸,平民则使用日常衣服的布料,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
这种布面甲一般几十层起步
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蒙古人吸收了各地铠甲的特点,以皮甲为主,内套布甲,关键部位外置铁甲的复合甲胄开始流行起来。蒙古人凭借这套“黑科技”给西方的板甲骑兵们上了一课,尤其是赛约河之战,一战歼灭匈牙利7万大军。
成吉思汗画像,这里就能看出看皮甲铁甲等一起穿戴的样式了
后来这种组合铠甲进一步发展,成为布里内藏铁片的布面甲,既具有一定的防御力又非常轻便。
布面甲里面的内甲
能有效防御弓箭和刀枪的扎甲有一个致命缺点——扛不住火器,明朝时期的火器发展非常迅速。身穿笨重的扎甲作战,唯一的结果就是被火器击毙。
这时人们发现,将棉布浸湿后再踩实,鸟枪就无法造成多少伤害,但如果只有棉花,这种铠甲根本无法定型。
于是人们开始在里面填充铁片和牛皮,制成既轻便又具有良好防御力的棉甲。这种棉甲甚至一直沿用到清朝,直到火器发展到任何甲胄都无法阻挡时,甲胄才彻底退出战争舞台。
康熙亲征时用的棉甲
机枪的应用使得任何形式的铠甲都成了摆设
结语
虽然现在的铠甲已经不再出现在战场上,但通过这些铠甲,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正是他们的巧手,才让我们见证了如此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