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减持东易日盛,背后有何大动作?
小米科技减持东易日盛,背后有何大动作?
2025年1月14日,小米科技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东易日盛2.32万股股份,这一举动引发了投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持股比例仍接近5%,但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此举背后的深层战略意图。在全球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股权交易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小米科技的这次减持是否预示着新的资本布局?让我们深入解析此次事件背后的经济逻辑及其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小米的减持动作
根据东易日盛发布的权益变动提示性公告,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小米集团旗下企业)在1月14日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公司2.32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55%,减持均价为4.63元/股。这是小米科技入股东易日盛以来的首次减持。
小米的投资逻辑
2021年1月,小米科技以6.62元/股的价格受让东易天正持有的2100万股东易日盛无限售流通股,成为东易日盛的第二大股东。当时,凭借5.01%的股权占比,小米科技一跃成为东易日盛的第二大股东。然而,此次减持后,小米科技持有的东易日盛股份从2100.00万股减少至2097.68万股,持股比例将跌落5%的界线,不再为东易日盛持股5%以上的股东。
小米科技此次减持东易日盛,是入股4年的第一次,原因是“自身资金需求”。不过,据时代财经了解,在东易日盛预披露小米科技减持计划之前数日,上市公司帝奥微和科创板公司九号公司也先后公布了小米系的减持动作,原因亦是“自身资金需求”。
东易日盛的经营状况
东易日盛是一家老牌家装公司,成立至今28年,主要从事面对个人客户的整体家装设计、工程施工、主材代理、自产的木作产品配套、软装设计及精装后的家居产品等家居综合服务。在公告中,东易日盛披露小米科技受让东易日盛股份“是基于对上市公司经营理念、发展战略、未来价值认可而进行的战略投资”。
双方的合作构思是东易日盛依托小米科技的母公司小米集团在智能物联领域的深入布局,并结合东易日盛在家装领域的深厚积淀和数字化能力,共同探索AIoT物联技术与智能家居生活方式的融合。
2024年3月,东易日盛被股民质问“小米入股那么长时间为何没有实质性合作进展”,东易日盛回应称“小米入股以来主要在供应链金融和家装智能家居设计等方面开展合作”,但未作更多展开。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2025年1月13日晚间,公司披露关于新增累计诉讼、仲裁情况的公告显示,截至目前,除公司已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外,公司新增累计发生的诉讼、仲裁事项金额合计约为2016.55万元,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10%以上。鉴于上述案件处于尚未开庭审理或尚未出具判决结果或判决结果尚未生效等阶段,其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依据有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并及时按照规则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小米科技的减持仍然引发了市场的遐想,但其根源性原因不在于减持本身,而是东易日盛于2024年5月陷入的资金危机。2024年5月中旬,来自北京、武汉、郑州和无锡等多个城市的业主向时代财经反映,他们与东易日盛旗下门店签订了装修合同,但房子还未完成装修,却陆续遭遇停工,更有业主称“刚交完钱准备干活,人家就‘跑路’了”。
业主们对此感到颇为意外。在许多业主看来,东易日盛是一家稳定经营的老牌家装公司,这也是他们选择东易日盛的重要原因。曾经的东易日盛风头无两。2014年2月,东易日盛作为“家装第一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此后,东易日盛的持续扩张,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上市以来的巅峰,将近42.92亿元,业务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随后东易日盛营业收入萎缩,同时陷入持续亏损。
“跑路”传言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2024年5月23日,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东易日盛称,受到行业景气度下行和公司战略规划调整的影响,为适应市场变化、优化内部经营结构、减少低效店面,2021年末以来,东易日盛持续整合、关停部分门店。其中,2023年全年关闭了15家门店,2024年1月至5月23日关闭13家。根据东易日盛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