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你真的用对了吗?
非甾体类抗炎药:你真的用对了吗?
据统计,全球每天有超过1700万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虽然常见,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你真的用对了吗?
什么是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因其化学结构中缺乏激素所具有的甾环而得名。这类药物具有解热、止疼、消炎、降温、抗风湿等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系统疾病、多重发热、各种疼痛或围手术期镇痛等。
作用机制
非甾体抗炎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中的环氧化酶(COX)和脂氧化酶(LOX),阻碍前列腺素(PG)、前列环素(PGI)和白三烯(LT)的致炎增敏作用。PG和PGI能使血管舒张并增强血管通透性,间接成为引起炎症的媒介并延长发炎时间。LT是过敏性慢反应物质(SARS-A)的主要成分能增强血管通透性并促进血浆渗出。通过AA代谢所产生的大部分炎症介质均可为NSAIDs所阻断。
常见种类
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 布洛芬: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炎、牙痛、头痛等。
- 吲哚美辛: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双氯芬酸: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用于各种急慢性炎症。
- 萘普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炎、牙痛、头痛等。
- 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
- 罗非昔布: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将NSAIDs分为甲酸类、乙酸类、丙酸类、昔康类、昔布类、吡唑酮类等类型,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类和特异性COX-2抑制剂类。
使用注意事项
心血管风险
美国FDA已加强警告,非甾体抗炎药(除阿司匹林外)会增加心脏病发作或卒中的风险。这种风险在心脏病患者中更高,且随着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建议尽量缩短服药时间,选择最低有效剂量。
胃肠道损害
NSAID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肠穿孔、出血,也能导致恶心、消化不良、上腹疼痛、食管炎等。使用NSAIDs导致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包括NSAIDs使用时间较长、剂量较高、年龄超过 60 岁、既往任何原因消化性溃疡病史、饮酒史、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抗凝剂以及体弱和病情较重的患者风险更大。
肝脏损害
大部分NSAIDs均可引起肝损害,大剂量保泰松可引起肝损害,临床表现为肝炎、黄疸; 长期大剂量使用乙酰氨基酚可致严重的肝毒性,病情可由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到严重的肝细胞坏死,尤以肝坏死多见; 大剂量给予水杨酸类可致肝损害,在用药过程中的肝功能指标异常,多数为一过性的,当患者停药后可恢复正常,不容易被误诊和漏诊。
其他注意事项
- 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购买或随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尤其是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风险。
- 合理饮食与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 定期监测:长期使用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监测健康状况。
正确使用方法
-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 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选择最小剂量,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 短期使用: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长期服用。
- 考虑替代疗法:对于轻度疼痛,可先尝试物理治疗、热敷等非药物疗法。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抗凝药、降压药等,需告知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虽然常见,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因此,使用时一定要遵医嘱,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并缩短用药时间,同时要关注用药安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