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力推“华龙一号”,AI赋能核电新纪元
国资委力推“华龙一号”,AI赋能核电新纪元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强调推动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会上,“华龙一号”成为焦点,展示了AI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智能检修机器人等创新技术,“华龙一号”的智能化运维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也为我国核电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华龙一号”智能化升级
“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目前已有多个机组投入运行或在建。中核集团在智慧设计、智慧工地、智慧运维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在智慧工地建设方面,中核工程在漳州核电1、2号机组等项目中率先实施。通过整合物联网、AI、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实现了从“可感”“可传”“可知”到“可控”的跨越。在安全管理方面,AI视频分析技术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例如,系统能够自动抓拍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提醒管理人员加强监管。此外,智慧工地还实现了质量与进度管理的提升,通过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数据追踪和实时进度数据的采集与反馈,将质量与进度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AI赋能核电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电力供应已成为制约AI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国外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ChatGPT每天要响应大约2亿个请求,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电力,相当于1.7万个美国家庭的用电量。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6年,数据中心的总用电量可能达到1000太瓦时以上,比2022年增长一倍以上。
面对这一挑战,科技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核电。微软与三哩岛核电站达成20年购电协议,亚马逊投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谷歌计划购买Kairos Power开发的核能。这些合作不仅能满足科技公司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也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因其建造速度快、成本低、灵活性高等特点,成为未来核电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能源部已承诺提供15亿美元的有条件贷款,支持帕利塞兹核电站的重启计划。预计到2030年代末,仅微软、亚马逊和谷歌三家公司的核电合作项目就可能产生超过5,000兆瓦的电力。
中广核作为央企,正在稳步推进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目前,华龙一号90%的世界核运营者协会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中广核还在研发海上小堆和第四代反应堆关键技术,布局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总投入超过300亿元。
国资委的推动作用
国资委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央企在AI和核电领域的融合发展。2024年2月的专题推进会为央企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国资委还通过优化研发投入机制、完善科研示范项目管理机制等措施,为核能科研示范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华龙一号”与AI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为我国核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为核电插上科技翅膀,开启我国核电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