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橘子产业崛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升级
广西橘子产业崛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升级
2023年,广西园林水果总产量达3232.59万吨,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柑橘类水果产量长期占据全国总产量两成以上,广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柑橘王国”。这一亮眼成绩背后,是广西橘子产业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双重驱动。
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适中,土壤酸碱度适宜,为柑橘生长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从北纬21度到25度,广西横跨三个温度带,既能种植热带水果,也能栽培亚热带和温带水果,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全国独一无二。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是广西橘子产业崛起的关键。在品种改良方面,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持续发力,培育出“钦果9号”等优质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口感更佳,产量也显著提升,亩产可增加约3000斤。
在种植技术方面,广西果农不断创新。例如,南宁市隆安县的火龙果基地采用夜间补光技术,将收获期延长3-4个月,每年可多收3批果。融安金桔则采用大棚种植,有效防止霜冻,提升了果品质量。
产业链升级:从“卖原料”到“卖品牌”
广西橘子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在销售端,广西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一方面,通过各类“桂字号”水果专场推介会和产销对接活动,广西水果已进入全国22个地市,促成意向签约金额达68.43亿元。另一方面,广西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建设,2023年崇左市口岸东盟水果进口额达350亿元,同比增长134.7%。
在品牌建设方面,广西打造了多个区域公共品牌,如“百色芒果”品牌价值已达106.5亿元。这些品牌不仅提升了水果的市场竞争力,也带动了农户增收。以百色市为例,45个乡镇(街道)490个行政村以芒果为主导产业,带动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增加超4000元。
政策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水果产业发展,提出到2025年全区水果产业总产值要在全国率先突破2000亿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广西正着力培育10个价值20亿元以上的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同时,广西还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加快建设和RCEP生效实施,广西水果出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广西的沃柑、砂糖橘等特色水果不仅销往中国各地,还远销至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广西橘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果品质量,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等。
面对这些挑战,广西已做好准备。一方面,广西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更多优质品种,提升种植技术;另一方面,广西将加快品牌建设步伐,提升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广西还将进一步完善物流体系,提升水果的流通效率,确保果品新鲜度。
可以预见,在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双重驱动下,广西橘子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