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珍藏:金文的历史与魅力
故宫博物院珍藏:金文的历史与魅力
金文,作为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信息,更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的重要收藏机构,珍藏着大量珍贵的金文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也展现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体系完备,涵盖25种大类别,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这些藏品中,金文文物占据着重要地位。虽然具体藏品清单和详细信息未公开,但可以想象,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的重要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必定珍藏着许多珍贵的金文文物。
在故宫博物院众多珍贵的金文文物中,不得不提的是《毛公鼎》。虽然《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它作为金文的代表作,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是研究金文的重要实物资料。《毛公鼎》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腹内铸有32行、共500余字铭文(有497字、499字、500字三种说法),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
《毛公鼎》的铭文内容丰富,记载了周宣王(前828年-前782年)在位初期,想要振兴朝政,遂命叔父毛公处理国家大小事务,又命毛公一族担任禁卫军,保卫王家,并赐酒食、輿服、兵器。毛公感念周王,于是铸鼎纪事,由子孙永宝永享。这篇铭文是一份完整的“册命”,文辞典雅,可以和《尚书》相媲美。铭文首先追述了周初文、武二王开国时君臣相得的清平盛世,接着指出现时国家的形势并不宁静,遂宣布册命毛公以治理邦国内外及周天子家室内外的重任,并授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
《毛公鼎》不仅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而且器型优美,各个元素充满了生活气息。“晚清四大国宝”已经更新完毕,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到我公众号主页阅读!《毛公鼎》通高近53.8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腹深27.8厘米,口径 47.9 厘米,腹围145厘米,腹呈半球状。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这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
《毛公鼎》铸造精良,500字铭文皇皇巨制,蔚为壮观,气势宏伟,书法结体庄重,笔法端严,线条的质感饱满丰腴,圆而厚,是一篇金文书法的典范,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以至于出土以来,清末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清代书家李瑞清评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尤儒生不读《尚书》也。秦篆近隶,汉篆实分,故篆舍同末由。而盂鼎之直质,克鼎之宽博,散盘之英骜,齐候罍之变化,若佩琚鸣玉,穆雍趋跑,则断推此鼎矣”。郭沫若亦认为毛公鼎:“铭全体气势颇宏大,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风烈,此于宣王之时为宜”。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近期获得梦蝶轩捐赠的417件中国古代金银器,其中包含战国、汉、六朝、唐、吐蕃、宋、元及明等时代的饰品,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的金文文物收藏。这批捐赠品时间跨度达三千年,彰显了中国古代金金属工艺的高超水平,为研究古代黄金工艺以及物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金文文物,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也展现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这些金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成就,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