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肾阳,这些食材最给力!
冬季养肾阳,这些食材最给力!
冬季是养肾的最佳时节,根据中医理论,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根,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黄帝内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来养肾阳,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还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大养肾阳食材推荐
1. 山药
山药味甘,性温、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作用。适合腹胀、脾胃虚弱、慢性肾炎、长期腹泻者食用。可以与枸杞子、桑葚等煮成茶或汤饮用。
2. 黑豆
黑豆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归脾、肾经。中医学认为,豆类乃肾之谷,黑色属水,水走肾。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活血祛风、清热解毒、滋阴养血、补虚乌发的功效。适合脾虚水肿、肾虚耳聋、腰痛、腰膝酸软、白带频多、小儿夜间遗尿者食用。黑豆的食用方法有多种,建议平时食用黑豆时最好煮食或做成豆浆、豆腐等后食用。
3. 韭菜
韭菜味辛,性温。具有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肾虚阳痿、胃寒腹痛、噎嗝反胃、胸痹疼痛、痈疮肿毒者食用。韭菜的粗纤维较多,不易消化吸收,故一次不应吃得太多,最好控制在一顿100~200g,不能超过400g。韭菜偏热性,多食会“上火”,有阳亢、口舌生疮、咽干喉痛及手脚心发热、盗汗等阴虚内热症状及患有眼疾者不宜食用。另外,隔夜的熟韭菜也不宜食用。
4. 黑木耳
黑木耳味甘,性平,入胃、大肠经。具有凉血活血、益气养血、补肾强身、润肺、润肠、润燥等功效。适合气虚或血热所致腹泻、崩漏、尿血、齿龈疼痛、脱肛、便血者食用。浸泡干黑木耳最好换两到三遍水,可最大限度地去除有害物质。
5. 桑葚
桑葚味甘、酸,性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的佳果。具有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生津润肠的功效,主治精血亏损、须发早白、脱发、头晕眼花、耳鸣失聪、失眠多梦、神疲健忘、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等。适合肝肾阴血不足者和少年发白、病后体虚、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6. 黑芝麻
黑芝麻味甘,性平,归肝、肾、大肠经。具有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润肠通便的功效,能柔嫩肌肤、润肤养颜、黑亮秀发。适合眩晕眼花、视物不清、腰酸腿软、耳鸣耳聋、发枯发落、头发早白之人食用,也适合产后乳汁不足、身体虚弱、贫血、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老年哮喘、肺结核、荨麻疹、习惯性便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痔疮者食用。
7. 核桃仁
核桃仁味甘、涩,性平、温,入肾、肺、大肠经。具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肾虚喘嗽、腰痛脚软、尿频、遗尿、阳痿、遗精者食用。核桃仁可生嚼食,或熟食、煲汤等,生食营养成分不会流失。核桃仁表面的褐色薄皮也含有很好的营养成分,吃时最好不要去掉。
8. 芡实
芡实味甘,性平,入脾、肾、胃经。具有益肾固精、滋补强壮、补中益气、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开胃消食、助气培元的功效。适合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带下病者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生食过多,动风冷气;熟食过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小儿多食,令不长。芡实无论是生食还是熟食,一次都不要食之过多。
9. 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薏苡仁,对急慢性肾炎水肿有很好的效果。肾病水肿出现皮水的正治方为防己茯苓汤,薏苡仁是要药之一,可以加强渗湿之功。
10. 海参
海参味甘咸。具有补肾益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痿、杀疮虫的功效。适合精血亏损、虚弱劳怯、阳痿、小便频数、肠燥便秘、肺虚咳嗽咯血者食用。另外,海参还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预防糖尿病及抗肿瘤等作用。
饮食调理注意事项
宜选用甘温补脾阳、温肾阳的食物,如羊肉、鸡肉、带鱼、黄鳝、虾、刀豆、韭菜、茴香、核桃、栗子、腰果、松子、红茶、生姜等。
少食生冷、苦寒、黏腻食物,如田螺、螃蟹、海带、紫菜、芹菜、苦瓜、冬瓜、西瓜、香蕉、柿子、甘蔗、梨、绿豆、蚕豆、绿茶、冷冻饮料等。即使在盛夏也不要吃太多寒凉的食物。
黄精作为补肾药材,具有补肾益精、滋阴润肺的功效。可以切片泡茶饮用或直接嚼食,但需注意适量食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结语
冬季养肾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合理搭配上述食材,并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至关重要,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情绪平稳等。通过科学合理的食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腰酸乏力、肢冷等症状,提高免疫力,让身体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