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管理创新:无KPI也能高效率?
DeepSeek的管理创新:无KPI也能高效率?
DeepSeek这家新兴的AI公司以其独特的管理方式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摒弃了传统的KPI考核制度,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并且禁止内部竞争(赛马机制),这种大胆的尝试不仅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还大大提高了团队的整体协作效率。
扁平化管理:激发创新的组织架构
DeepSeek的团队规模控制在150人左右,采用了一种淡化职级、极为扁平的文化。团队成员不带团队,而是根据具体的目标,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组内成员之间没有固定分工和上下级关系,每个人都负责自己最擅长解决的部分,遇到困难就一起讨论,或者向其他组的专家讨教。
这种组织形式被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形容为“自下而上”“自然分工”:“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都是自带想法的,不需要push他……当一个idea显示出潜力,我们也会自上而下地去调配资源。”
无KPI,不赛马:让人才专注创新
DeepSeek内部不设KPI考核,也不采用赛马机制。这种做法避免了内部竞争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有利于人才的留存和团队共识的形成。梁文锋认为,赛马机制虽然可能带来短期的成果,但长期来看不利于团队的稳定和持续创新。
重视年轻人才:打破传统用人标准
DeepSeek在人才选拔上独树一帜,偏爱没有工作履历的年轻人。公司主要招聘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高年级博士实习生,以及毕业不久的年轻人。DeepSeek对竞赛成绩看得非常重,“基本金奖以下就不要了”。
这种用人策略打破了传统科技公司的惯例,不再局限于“大厂高管”“创业老兵”等标签。DeepSeek认为,想要创新,团队必须要摆脱惯性。很多年轻人才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具有很高的潜力和创新精神。
充分赋能:给予人才充分资源支持
DeepSeek对优秀人才采取“粗暴”的支持策略:一方面薪酬水平对标字节研发,另一方面只要梁文锋判断技术提案有潜力,就会给予不限量的算力支持。
这种充分赋能的策略让年轻人才能够大胆尝试自己的想法。比如DeepSeek V3的关键创新——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LA),最初就来源于一个年轻研究员的个人兴趣。公司为此专门组建团队,花了几个月时间才跑通这个创新架构。
成效显著:用600万美元训练出超越GPT-4的模型
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显著成效。DeepSeek仅用600万美元就训练出了性能超越GPT-4的V3模型,而OpenAI训练GPT-4的成本高达7800万美元。DeepSeek的模型在数学、编程和推理上的表现已经和OpenAI的o1不分伯仲,但API调用成本却便宜了90-95%。
DeepSeek的成功证明,在合适的环境下,没有KPI也能实现高效的团队管理。他们的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尤其是在追求技术创新的企业中,如何通过管理手段激发人才潜力显得尤为重要。
启示与借鉴: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DeepSeek的管理模式并非孤例。OpenAI也采用了类似的扁平化管理,不区分研究员和工程师,让“初级工程师”也能在研究项目中挑大梁。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重视年轻人才,不再局限于传统履历。
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体现了科技企业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组织形式。通过打破传统的层级结构,去除繁琐的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DeepSeek的成功证明,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科技快速迭代的今天,企业需要不断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DeepSeek的实践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扁平化管理、去KPI化、重视年轻人才等手段,可以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实现突破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