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岐山臊子面:舌尖上的千年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岐山臊子面:舌尖上的千年传奇

引用
什么值得买
10
来源
1.
https://post.smzdm.com/p/al8krm2o/
2.
https://www.sohu.com/a/852373435_121993702
3.
https://www.sohu.com/a/805953987_121962042
4.
https://www.sohu.com/a/826123435_592191
5.
http://m.baojinews.com/web/news/content/133084
6.
http://m.baojinews.com/web/news/content/136260
7.
https://86917.com/news/52330.html
8.
http://www.sxsxe.com/p4/69.html
9.
https://www.chinastarnews.com/archives/130297
10.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50103/bffb5ad5fd7b4fb28b417e8edb1faf1a/c.html

岐山臊子面,这碗承载着三千年历史的面食,不仅是陕西饮食文化的瑰宝,更是一份穿越时空的味觉记忆。从周朝的祭祀礼仪到现代餐桌上的家常美食,岐山臊子面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01

三千年传承:从周礼到餐桌

岐山,古称“西岐”,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据《岐山县志》记载,岐山臊子面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与周文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商朝末年,周文王率军作战,射杀蛟龙后,将其肉制成臊子,烹调成汤,众将士只吃面不喝汤,循环往复,于是,将士们都吃上了一顿终生难忘的臊子面。这一传说虽难以考证,但岐山臊子面确实与周代的礼仪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在岐山,吃臊子面时仍保留着古老的“泼汤礼”。每到大年初一,岐山人新年的第一顿餐饭就是一碗碗热腾腾的臊子面。开饭前,家中长辈会叮嘱晚辈将第一碗臊子面端出门外泼汤,祭奠先人、土地爷和仓神等,以求来年万事和顺。这种习俗源自周礼敬天保民的理念,体现了岐山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02

精湛工艺:一碗面里的匠心

正宗的岐山臊子面讲究的是面条“薄、筋、光”、汤底“煎、稀、汪”(“煎”意为汤要烫,“稀”意为面条要少,“汪”意为汤底浓郁)、口感“酸、辣、香”,可谓碗里藏乾坤。

想要把岐山臊子面做好绝非易事。从备材、制作再到上桌,要经历揉面、擀面、犁面、炝汤、下面、浇臊子等一系列流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口感。岐山臊子面的精髓在于肉臊子的制作。制作臊子肉兼具了煸、炒、煨、炖等技法,同时还需配以桂皮、八角、辣椒等一众佐料。正宗的臊子肉出锅时色泽油亮,酸香辣适中,色、形、味俱全。

03

文化内涵:一碗面里的乡愁

岐山臊子面不仅是食物,更凝结着陕西人的乡愁与文化记忆。在陕西,一碗热气腾腾的岐山臊子面,不仅是日常餐桌上的主食,更是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重要场合不可或缺的美食。面条的宽窄也有独特含义,吃细面寓意着过日子要细水长流,而吃宽面时长辈会告诫晚辈遇难事要宽心,不要气馁。

04

产业创新:传统美食的现代转型

近年来,岐山县聚力发展民俗食品产业,坚持把做大做强“一碗面”特色产业经济作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3年岐山县“一碗面”经济产值达到150亿元,带动9.4万人就业。目前,岐山臊子面孵化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链不断延伸,“一碗面”电商交易额达到18.8亿元。

在陕西岐品福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厂房车间干净整洁。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企业,以大众化、快餐化为目标,研发出多款臊子面方便餐饮产品。目前拥有7条生产线,总投资达到5亿元,创立的“来六碗”岐山臊子面品牌,已经进驻西安多个商场。公司负责人赵万林说:“挖掘传统饮食的文化内涵,再将文化转化为产业,让岐山臊子面走出了岐山。”

八百里秦川巍峨,悠然里烟火人间。作为周礼文化的“活化石”,岐山臊子面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产业化发展中传承改进,香味飘进千家万户,成了岐山乃至陕西的一张金名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