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山四城联手守护古镇文化
大黄山四城联手守护古镇文化
近日,安徽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四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签订了《深化司法协作服务保障大黄山建设框架协议》,旨在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根据协议,四市法院将合力打击盗窃、损毁、倒卖文物等犯罪行为,并联动化解涉非遗项目、景区和民宿项目纠纷,共同守护区域内丰富的古镇文化遗产。
司法协作:创新机制守护文化遗产
此次四市法院签订的协议,是安徽省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协议明确,四市法院将建立司法协作机制,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市场秩序维护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协议提出将合力打击盗窃、损毁、倒卖文物等犯罪行为,联动化解涉非遗项目、景区和民宿项目纠纷。同时,加大地理标志、驰名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
“大黄山”:丰富的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大黄山”区域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四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区域内不仅有黄山这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还分布着众多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
以黄山市为例,全市有300多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西递、宏村等古村落更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面临挑战: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尽管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大黄山”区域的古镇保护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商业化、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古镇在开发过程中逐渐失去特色,沦为“千镇一面”的旅游景点。
此外,文物盗窃、损毁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对文化遗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建立跨区域司法协作机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显得尤为迫切。
协作机制: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路径
四市法院的司法协作机制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司法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工作联络小组,四市法院将实现办案信息整合、司法资源跨域调配。
在打击文物犯罪方面,四市法院将加强跨区域协作,形成打击合力。同时,通过联动化解涉非遗项目纠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司法保障。
展望未来: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经验
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四市的司法协作机制,不仅为“大黄山”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跨区域司法协作,可以有效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诸多难题,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这一创新机制的深入实施,相信“大黄山”区域的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