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战役:一战中最血腥的数据解析
凡尔登战役:一战中最血腥的数据解析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腥的战役之一,持续了整整302天,双方军队死亡共约30万6千人,受伤人数超过40万。这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役不仅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冲突之一。
战役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未能在西线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陷入胶着状态。1915年,德国总参谋长冯·法金汉认为,通过在西线对法国发动猛烈打击,可以迫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他选择了位于默兹高地上的凡尔登要塞作为主要进攻点,因为凡尔登不仅是法国东北部的重要交通要道,更是高卢民族情感的发源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和象征意义。
战役过程与数据解析
1916年2月21日,德军动用1,200门大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进行了9个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100万发炮弹,然后用3个军的兵力发起进攻。德军在战役初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恶劣的天气条件和法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的推进速度大大减缓。
法军在贝当将军的指挥下,通过唯一一条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被称为“圣路”)向凡尔登运送人员补给。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0,000和25,000吨的物资,这是人类战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汽车运输。法军的大批援军及时赶到,加强了纵深防御,扭转了战役开始阶段的不利局面,使战役陷入拉锯战。
德军由于前进过快,丧失了炮火支援的优势,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法军位于默兹河西岸的炮火射程内,战场由于持续炮火的攻击已经变成一片泥潭,火炮很难向前移动,到了3月2日德军最终占领杜奥蒙村时,已经丧失了4个团。
由于无法向凡尔登前进,德军转过来准备拿下莫尔翁山 Le Mort Homme 霍姆山,经过3个月的激烈战斗,德军攻占了凡尔登西部的两个村庄,6月7日凡尔登东部的沃堡投降。但双方损失惨重,贝当将军准备保存实力用于更好的防御,但他于5月1日被解职,由更具有进攻性的尼维勒将军取代。
德军下一个目标是苏维尔堡 Fort de Souville,1916年6月22日德军向法军阵地投放毒气弹,第二天以60,000兵力进攻,但没有能拿下苏维尔堡,战斗持续到9月6日。
1916年索姆河战役打响,迫使德军从凡尔登抽调部分兵力去对付北面的英法联军。到了秋季,德军已经非常疲惫,德军总司令保罗·冯·兴登堡撤换了法金汉将军,任命埃里希·鲁登道夫为凡尔登战役司令。
1916年10月21日法军发起反攻,使用了新式400毫米口径的大炮和徐进弹幕射击技术,10月24日夺回杜奥蒙堡,11月2日德军放弃沃堡,12月11日德军完全退到战役开始时的战线。
战役损失
这场战役使双方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虽然法军损失更为严重,但没有达到德军预想的2:1比例。凡尔登虽然使法国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但还没有崩溃,贝当由于坚持战场上的部队必须定期轮换,致使70%的法军都参与了这场战役,而德军只有20%参与了,残酷的战斗造成了心理上的影响。其中在凡尔登要塞争夺战,法军一直在要塞碉堡以机枪、迫击砲、强力弹弓(发射手榴弹)对抗来袭的德军。双方激战数昼夜,死伤甚为惨重,因此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战役影响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这场战役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展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暴露了阵地战和消耗战的可怕后果,成为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象征性的战役之一。凡尔登战役的惨烈程度,使得“凡尔登绞肉机”这个绰号成为了战争残酷性的代名词,提醒着后人战争的可怕与和平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