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百年军校展新颜
探访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百年军校展新颜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立了这所著名的军事学校,初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于黄埔区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高雄。如今,黄埔军校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探寻其背后的历史变迁。
历史变迁与建筑布局
军校大门坐南向北,牌坊上书“陆军军官学校”,门前有哨岗和卫兵室。校本部为走马楼式建筑,包括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西南侧有俱乐部和游泳池。其他设施还包括孙中山纪念碑、故居、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等。
最新改造亮点
2024年,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旧址纪念馆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改造后的纪念馆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文物藏品扩容拓展、陈列展览升级更新、宣传教育赋能造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军校俱乐部的首次开放。俱乐部是黄埔军校内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建于1926年,此次修缮复原了阅览室、音乐室、弹子游艺室、化妆室等,立体展现军校师生的校园生活。
此外,纪念馆还新增了多个展区,包括禁闭室、军械库、管理部、军需部等,这些区域通过场景复原,重现了当年军校的生活和训练场景。
校史展亮点
纪念馆推出了全新校史展《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展览分为“国共合作 黄埔创校”“能文能武 军政兼备”“东征北伐 威名远扬”“英杰辈出 丰碑永存”四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乐、3D动画等形式全景式展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历史。
展览新增了170件套展品,包括黄埔军校珍贵文物和多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其中,展出了6张不同时期的毕业证书,反映黄埔军校学生在革命战争过程中艰难求学的精神。还有中共三大代表徐梅坤、曹利生等人的回忆录或手稿,清晰还原当年军校学生入学和在校学习的情况。
互动体验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纪念馆设置了多个互动打卡点。如在校本部一进前左侧天井布置的“时代新生 到黄埔去”签到打卡装置,校本部广场的“百年黄埔正青春”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主视觉装置,孙总理纪念室的“中山先生说”打卡装置,以及东征烈士墓园的“东征东征”打卡装置等。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交通指引:
- 地铁:4号线大学城北站下车,转383路公交到军校路口
- 公交:137、262路到新洲站,转轮渡到黄埔军校
- 自驾:可从鱼珠码头过车渡,走军校路进入海军营区
门票:免费,需提前预约。游客可在参观前7天内通过“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票务预约”系统进行实名制预约,按照预约时段凭二维码或身份证原件进馆参观。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军事教育机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在国共合作及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其旧址不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价值。经过全面改造升级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将以崭新面貌迎接游客,为大家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