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的蝶变:歇马桥村乡村振兴纪实
千年古村的蝶变:歇马桥村乡村振兴纪实
歇马桥村,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江南古村落,因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在此屯兵歇马而得名。近年来,作为江苏省乡村振兴的示范点,歇马桥村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理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创新驱动,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歇马桥村的乡村振兴,始于一场深刻的制度改革。2019年,该村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三批试点村庄名单。以此为契机,昆山市启动了以“挖掘文化潜力、彰显古村魅力”为核心的整体规划,重点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在改革中,歇马桥村探索出“组团合作助力农民增收”的新模式。通过成立农房合作社,鼓励农户将闲置农房入股,统一规划运营。目前,全村已有56%的农宅入股合作社,建成“半山诗雨”民宿、“一尺花园”西餐厅、“古琴工作室”等多个文旅休闲载体。
同时,歇马桥村还实施了“五百行动”,即产业赋能、人居环境、强村富民、文明和谐、城乡融合五大工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产业赋能百村共兴”计划。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发展文旅产业,歇马桥村成功打造了多个网红打卡地,如“村咖”咖啡馆、精品民宿等,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歇马桥村的文旅融合之路,始于对自身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村内保存完好的46处特色传统风貌建筑、4棵百年老树,以及昆曲、手工麻布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旅开发的重要资源。
在文旅融合方面,歇马桥村坚持“一铺一艺”的原则,避免同质化竞争。每一家店铺都融入独特的艺术元素,如精品民宿、书吧、黑珍珠餐厅、网红咖啡店等,既保持了江南水乡的古朴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同时,村里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昆曲演出、非遗体验等,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歇马桥村还创新性地将老茶馆改造为“百姓议事馆”。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喝茶听戏,还能参与村庄事务的讨论,真正实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生态宜居,建设美丽新家园
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歇马桥村同样不遗余力。通过实施“百村共美”工程,村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村内道路硬化、亮化,垃圾处理实现分类收集,还建成了1公里的生态样板河道,成为昆山市级示范项目。
同时,歇马桥村还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曾经的闲置土地被改造成农产品采摘营地,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村庄的绿化覆盖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美、环境美、业态美、人文美、常态美”的“五美”乡村。
文化传承,留住乡愁记忆
歇马桥村在乡村振兴中,始终把文化传承放在重要位置。村内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古树名木,以及昆曲、茶担等传统文化,都得到了精心保护和传承。
歇马桥老茶馆的恢复,是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茶馆不仅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载体。在这里,传统的茶艺、曲艺得以延续,年轻一代也能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歇马桥村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昆曲演出、传统手工艺体验等,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真正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理念。
成效显著,乡村振兴结硕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歇马桥村的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3年,该村接待游客达18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突破14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5.4万元。
更为可喜的是,乡村振兴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25岁的周钇名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歇马桥村人,他选择留在家乡,成为“一尺花园”西餐厅的店长。他说:“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决定扎根在这里,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歇马桥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更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正如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计华明所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我们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五百行动’为抓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歇马桥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一曲千年古村的蝶变之歌。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经济共生,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农村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