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竟然还有这种好处?但我劝你别轻易尝试
憋尿竟然还有这种好处?但我劝你别轻易尝试
憋尿,这个看似平常的行为,究竟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最近,一项来自荷兰的研究发现,憋尿竟然能让人做出更有耐心的决定。但这个"神奇"的发现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
憋尿与决策能力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将102名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喝下约700毫升的水,另一组只喝50毫升。40分钟后,让所有受试者回答:选择明天得到15美元,还是30天后得到35美元?
结果显示,那些感到尿意强烈的受试者更倾向于选择30天后得到35美元,而没有憋尿感的受试者则更倾向于立即获得15美元。
研究人员认为,当膀胱充盈时,大脑的相关神经区域——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需要发送更强的控制信号来防止尿液排出。这个区域与情绪、感觉和行动的连接枢纽相关,影响运动控制、记忆、情感处理、注意力分配、奖励、决策等。因此,憋尿时更强的控制力可能帮助人们做出更耐心、更倾向于长远利益的选择。
但这个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较小,决策过程的复杂性难以完全控制等。因此,这个发现更多是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而不是建议大家在做决定时都去憋尿。
长期憋尿的危害
虽然憋尿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人们做出更耐心的决定,但长期憋尿对身体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对膀胱的影响
膀胱是一个有弹性的器官,可以储存尿液。但长期憋尿会导致膀胱弹性下降,出现回缩困难或不能回缩。膀胱肌肉也可能出现反射亢进或收缩无力,从而引发尿不尽和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尿潴留等症状)。
随着尿液聚集,膀胱内尿液的浓度会越来越高,再加上膀胱被撑大后黏膜变薄,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容易引发膀胱炎症。细菌还可能通过输尿管上行感染肾脏,引起肾盂肾炎。尿液中的晶体也可能逐渐聚集形成膀胱结石。
对尿道的影响
憋尿还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女性。研究显示,女性患尿路感染的概率是男性的35倍,特别是在16-35岁年龄段。
其他健康风险
长时间憋尿可能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排尿时膀胱压力骤降,可能引起膀胱黏膜血管破裂导致尿血。此外,还可能引发排尿性晕厥,即排尿时因腹压骤降导致大脑缺氧而晕厥。
长期憋尿还可能对肾功能造成损害,增加尿毒症风险,甚至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痛经、腰疼、前列腺疾病等。
如何正确对待排尿
膀胱容量的警戒线
正常成年人的膀胱容量平均为350-500毫升,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300-400毫升时,人体就会产生排尿冲动。当贮尿量达到500毫升时,膀胱处于膨胀扩张状态,需要靠控制排尿的肌肉才能控制住尿液。当容量达到800毫升时,已经达到膀胱的极限,再不排尿就容易出现问题。
正常排尿频率
专家普遍认为,正常排尿频率约为每天8次,每晚1次或更少。但这个标准并不绝对,因为每个人喝水量和膀胱容量不同。如果每天排尿次数超过8次,并伴有夜尿增多、尿急甚至失控漏尿等症状,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AB),需要及时就医。
高原环境下的排尿
在高原环境下,排尿确实可能加重高原反应,甚至引发排尿性晕厥。但这种情况通常不会致命,尤其是在现代条件下,人们准备充分,且大部分人都只有轻微的高原反应,可以正常排尿。如果本身就有严重高原反应,可以随身携带氧气,尽量少喝利尿饮料,或者去卫生间时找人陪同。
结语
憋尿虽然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帮助人们做出更耐心的决定,但长期憋尿对身体的危害远大于这种潜在的好处。因此,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不要等到尿意强烈时才去排尿,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职业(如长途车司机)和特殊环境下(如高原)更要注意及时排尿,以保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