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治疗迎来新突破:从抗体疗法到数字干预
焦虑症治疗迎来新突破:从抗体疗法到数字干预
焦虑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2.64亿人患有焦虑症,而在中国,焦虑症的患病率也高达5.6%。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焦虑症的治疗方法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靶向NKA的抗体疗法:从源头抑制焦虑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卞劲松教授团队在免疫学领域顶级期刊《Immunity》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钠钾泵(Na+/K+-ATP酶,NKA)在焦虑症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团队发现,NKA与小胶质细胞上的P2X7受体相互作用,调控神经炎症反应,进而影响焦虑症状。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开发了靶向NKAα1胞外段的单克隆抗体DR5-12D。该抗体能够稳定NKAα1在细胞膜上的表达,阻止神经炎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治疗焦虑症的效果。在动物实验中,DR5-12D显著改善了焦虑样行为,为开发新型抗焦虑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光药理学技术:精准调控大脑回路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研究团队在焦虑症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光药理学技术,发现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GluR2)是治疗焦虑症的潜在新靶点。
研究显示,通过选择性激活mGluR2,可以有效调节与焦虑相关的特定脑回路,同时避免传统药物常见的副作用。研究人员确定了两个关键脑回路:一个连接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和基底外侧杏仁核,另一个连接岛叶和基底外侧杏仁核。激活第二个回路能够改善社交行为和进食行为,且不会引起认知功能损害。
数字心理治疗:创新干预模式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刘兴华课题组在焦虑症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研发的情绪困扰的正念干预线上数字程序(iMIED),能够显著加快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缓解速度。
该研究在四家医院进行,共招募302名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结果显示,接受iMIED联合常规治疗的患者,在医生评估和自我报告的焦虑抑郁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此外,患者的正念水平、躯体症状、压力、睡眠质量以及内心平和感也得到明显提升。
其他重要进展
- SSRI类抗抑郁药物被发现不仅能改善情绪,还能改善认知功能,特别是言语记忆。
- 抗炎药英夫利西单抗被证实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动机缺陷。
- 物理治疗方法如经颅磁刺激、光照疗法等在焦虑症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效果。
这些新突破为焦虑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问世,帮助患者摆脱焦虑症的困扰,重获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