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聋门诊上线:手语陪诊温暖人心
助聋门诊上线:手语陪诊温暖人心
近日,湖南省卫健委积极响应委员郭超兵提出的建议,在医院设立“助聋门诊服务点”,每周固定时间为聋哑患者提供手语陪诊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沟通障碍,还让病患得到更为贴心的医疗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聋哑患者就医面临着诸多困难。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2023年初,一位社区医院的患者家属向检察机关反映,其父亲在就医时因无障碍设施不完善而摔倒。这一线索引起了检察机关的关注,随后,徐州市检察院向市卫健委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全市医疗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
在就医过程中,聋哑患者不仅需要面对硬件设施的障碍,更需要克服沟通上的难题。据徐州市残联维权处处长胡薇薇介绍,聋哑人就医往往存在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因为医疗专业手语很复杂,如果沟通不畅,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地纷纷推出创新举措。湖南省卫健委设立的“助聋门诊服务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长沙市中心医院,一位65岁的聋哑患者李女士,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重获新“声”。手术由湖南省耳鼻咽喉学科领军人才冯永教授团队完成,术后一个月,李女士就能清晰地听见声音,她含着泪激动地与医护人员道谢。
在海南,多家医院推出了全程陪诊服务。海南省人民医院不仅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手语,还确保每个窗口环节都有人能读懂手语。陪诊服务包括挂号、就诊、交费、检查、取药等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就医协助。
上海龙华医院则打造了一支专业助聋志愿者团队。自2015年起,医院联合市残联、市聋协,组建了一支集合专业手语翻译、医务志愿者、医务社工、党建共建单位和社会志愿者的团队。团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500余小时,开设了沪上首个“中医助聋门诊”,并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及志愿者参加手语培训班,已培训近200人。
尽管各地的助聋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陪诊人员大多由医院职工兼职担任,每天可预约的名额有限。此外,陪诊服务的推广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手语陪诊服务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聋哑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更体现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助聋服务体系,我们能够为聋哑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平等、温暖的就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