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用的利与弊
中西药联用的利与弊
中西药联合使用是现代中西医临床用药的一种创新,也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临床表现形式。中西药是否能同时服用应视情况而定,有些中西药联合使用会降低药效,有些中西药联用则有1+1>2的优势。
一、合理联用可以增强疗效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抢救休克患者时,其临床疗效效果不理想,若合用参附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可使患者血压在短时间内逐渐恢复正常。
一些中药具双向调节功能,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对病情起稳定调节作用,比如降压药卡托普利,联合中药天麻、地龙等平肝息风的中药,能显著改善高血压病的症状,并达到稳定血压的作用。但考虑药物在体内代谢机制各不相同,为了尽量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引起副作用,可联合使用的中药和西药,在给药途径相同如都是口服药时,一般服用时要餐前餐后间隔用药,或间隔半个小时服用。
二、合理联用可以降低毒副反应
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与泼尼松合用可增强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有利于消除尿蛋白与水肿,且能有效地降低激素引起的满月脸、钠水潴留、血压升高、水肿等副作用。现代研究证实,抗激素副作用方(含生地黄、知母、甘草),确实可以对抗或减少皮质激素类的不良反应。
三、合理联用可以减少用药量缩短疗程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毒副作用小,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如辨证合用中医传统名方如桑菊饮、银翘散、小柴胡汤、三黄解毒汤、白虎汤、清瘟败毒散、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以及具有抑菌作用的清热解毒中草药如金银花、黄连、黄芩、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生石膏、水牛角等,均可减少抗生素用量及毒副作用,并能明显缩短用药疗程。
一、不合理联用可使疗效降低
有些中西药联合使用会降低药效。如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代赭石、石膏、花蕊石、磁石、牛黄解毒片等,不宜与四环素类、左旋多巴类、红霉素、利福平、强的松、异烟肼等联用,因中药所含金属离子会与这些西药形成络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酸性中药如山楂、乌梅、五味子、山茱萸等,若与碱性西药氨茶碱、碳酸氢钠、胃舒平合用,酸碱中和后药效均受影响。反之,碱性中药如牡蛎、龙骨、海螵蛸、硼砂等与酸性西药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合剂等合用也会产生酸碱中和反应,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二、不合理联用可使毒副作用增加
中药甘草、鹿茸及其中成药如复方甘草片、复方甘草合剂、参茸片等,不可以与西药中的降糖药如甲苯磺丁脲、降糖灵、优降糖等合用,原因是甘草和鹿茸可起到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若和降糖类药物配伍,将会增加体内的血糖,使得降血糖类药物的药效大大降低,而强心甙和甘草配伍可降低血钾,导致强心甙中毒;苦杏仁与安定、麻醉剂等配伍,会因苦杏仁苷分解而得到氢氰酸,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只有中西药联用配合得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因此,临床广大医务人员应当熟悉掌握中西药配伍禁忌,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合理用药,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