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春节民俗:爬门头迎好运!
扬州春节民俗:爬门头迎好运!
大年三十晚上,扬州城里的老宅子里,孩子们在大人的鼓励下,一个个抓着门闩向上爬。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扬州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爬门头,长个头”。这就是扬州独特的春节民俗“爬门头”,寓意着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成长。
除了“爬门头”,扬州的春节习俗还有很多。除夕夜,长辈们会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放在每个人的床头,寓意“高高爽爽”、“平平安安”、“走大运”。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会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送上祝福,长辈们则会散发糖果、云片糕等,寄托着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
在扬州人的年夜饭餐桌上,狮子头和大煮干丝是必不可少的两道菜。狮子头寓意团圆,大煮干丝则象征着长久。而安豆苗和水芹菜等蔬菜,也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安豆苗寓意“平平安安”,水芹菜则寓意“路路通”,希望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扬州的春节民俗也在不断创新。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场“非遗春节档”活动正在火热进行。雕版印刷、蛋雕、扬州茶艺等22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让游客们近距离感受扬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非遗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扬州蛋雕。56岁的李峥嵘是扬州蛋雕第一人,也是蛋雕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他能在各种蛋壳上雕刻精美图案,甚至在一只双黄鸭蛋上均匀雕刻2180个菱形孔。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更传递着对家乡的热爱。
雕版印刷展区同样人气旺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江民带来的《一团和气》年画最受追捧。这幅画构图巧妙,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实则是三人合一,寓意着“一团和气”。另一件热销产品是星云法师题字的“大运”,寓意着新年好运连连。
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代表性传承人陈琦向大家讲述了一支粉色“金带围”背后的文化典故。这种芍药花因上下花瓣间有一圈黄色颗粒,形似高官金带,被视为吉祥富贵的象征。如今,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选用普通材质制作,让普通民众也能享受到这份美好。
“扬州茶俗”展区则展示了扬州人独特的饮茶文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莹不仅带来了各地名茶,还向游客传授如何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茶。她强调,教会茶友了解自己的体质,了解茶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应人应季喝对茶才健康。
首个“非遗版”春节,扬州用丰富的民俗活动和非遗展示,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这些传统习俗和非遗项目,不仅展现了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扬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些传统文化正以新的方式延续着它们的生命力,让扬州的春节氛围既传统又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