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赋能红薯育苗 助力乡村振兴
洛阳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赋能红薯育苗 助力乡村振兴
在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一座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正在用科技力量改变传统农业。这里就是洛阳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个致力于用生物科技革新红薯育苗方式的现代农业基地。
科技育苗:给红薯苗装上“科技芯”
走进园区的红薯育苗大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育苗工作,挖坑、施肥、放种、覆土、洒药,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然而,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间充满“科技感”的生物科技组培室。
组培室内,一排排培养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玻璃培养瓶,瓶内一簇簇红薯苗正吐着嫩绿的新芽。这些看似普通的薯苗,其实都装上了一颗“科技芯”。园区负责人介绍,这是通过生物组培技术培育的脱毒红薯苗,与传统薯苗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脱毒快繁:让红薯产量翻番
什么是脱毒红薯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生物技术去除红薯体内的病毒,再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快速繁殖。这个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检查,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仔细观察小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采用脱毒快繁技术后,红薯苗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植株长势更加旺盛,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据园区负责人介绍,脱毒红薯的产量能比普通红薯增产20-30%以上。而且,这种技术不仅能用于红薯,还能应用于马铃薯、大蒜、百合、草莓等多种作物。
产业化发展:打造红薯全产业链
目前,园区已建成7400㎡的红薯育苗大棚,每年可培育20多万株优质红薯苗。这些红薯苗不仅供应洛阳市内的种植大户,还远销山西、山东等地。据统计,头茬苗出苗期每天有二三十名工人在大棚里工作,每人每天能挣70元,还不耽误照顾家庭。
园区的目标是打造一条完整的红薯产业链,涵盖育苗、种植、深加工和线上线下销售等多个环节。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红薯育苗、规模种植、产品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为洛阳源耕品牌提供薯类爆款产品。
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赋农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以嵩县大坪乡流涧峪村为例,村民孙国栋通过种植红薯,年收入达到60多万元。脱贫户贾留民承包20亩地种红薯,一年收入6万多元。宋王坪村通过发展红薯产业,去年仅红薯苗销售额就达15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薯育苗第一村。
洛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红薯产业的科技创新,培育更多优质品种,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让红薯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疙瘩”。
在科技的助力下,曾经作为“救命粮”的红薯,如今已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振兴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