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阳:写遗书也要上前沿的将军
张海阳:写遗书也要上前沿的将军
在老山作战中,一位师政委为了看望生病的士兵,毅然写下遗书,穿越生死线,登上最前沿的哨位。这位将军就是张海阳,他从炊事兵一路成长为上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本色。
张海阳
从炊事兵到上将
张海阳,1949年7月出生于上海解放之际,父亲是时任三野参谋长张震。1969年2月,20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21军61师183团二连的一名炊事兵。在炊事班,他踏实肯干,仅用70分钟就能为全连100多人做好一顿饭。
两年后,张海阳转入战斗班,成为一名有线兵。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并在1976年被破格提升为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时年27岁。
1978年,张海阳到基层连队挂职担任指导员。他以身作则,真诚待人,很快成为连队官兵的贴心兄长。此后,他历任团副政委、师政治部宣传处处长、团政委等职。
写遗书也要上前沿
1983年,张海阳被任命为61师181团政委。1985年,他随部队赴老山前线轮战。在一次检查中,他得知-22号哨位的战士们患上了皮肤病,便决定亲自带军医前去诊治。
部下们纷纷劝阻:“不行,不行!别的阵地你去尚可,-22号阵地太危险了!路难走不说,离敌人太近了,万一出点什么差错,可担责不起!”
张海阳坚定地说:“战士们天天在最危险的阵地上坚守,而且被疾病困扰,作为师首长一定要去,无论有多危险。”他留下一封遗书,带着少量随从出发了。当-22号哨位的战士们看到师政委真的出现在眼前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张海阳(中)在-22号阵地
有情有义的将军
在老山作战中,61师共歼敌3787人。1986年10月19日,182团九连在37分钟内成功夺取55号高地,仅牺牲6名战士,创造了轮战中最精彩的出击作战之一。
1987年,部队撤出战区,在一次欢送会上,张海阳政委发言时,竟然情绪失控,痛哭失声。他说:“面对凯旋,我想到那些一起来却不能一起回去的战友们;想到这一年半极端艰苦的战斗岁月,再也控制不住了。”
张海阳(后排左5)与10.19突击队员
战后,张海阳多次在回忆起牺牲的战友时落泪。2005年,他已升任成都军区中将政委,但仍能清晰记得10月19日出击作战中牺牲的六名烈士的名字。
张海阳(右)与突击队员周旭阳(中)
1992年,张海阳离开61师,先后担任总参兵种部政治部副主任、兵种政治部主任、27军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成都军区政委、二炮政委等职。2014年12月,他从二炮政委岗位上退出现役,时年65岁。
张海阳将军的一生,是忠诚履职、爱兵如子的一生,是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一生。他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