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教授解读H型高血压防控新进展:从筛查到管理的创新模式
孙宁玲教授解读H型高血压防控新进展:从筛查到管理的创新模式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在2024年亚洲心脏病大会上分享了关于H型高血压的最新研究成果。她指出,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补充叶酸是降低Hcy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这一发现为进一步防控H型高血压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H型高血压,即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我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因素。最新研究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一项覆盖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疾病负担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危险因素。在中国,2012-2015年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的粗患病率达到了27.9%,且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近1000万。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各地积极探索H型高血压的防控新模式。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该市自2012年起实施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防控惠民工程,建立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高血压防治网络。荣成市将筛查发现的“四高”(三高+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纳入管理,开展综合评估和个性化干预。其中,高血压合并高Hcy患者可享受“一赠七免”服务,包括免费Hcy检测、免费联合用药等。
在管理模式上,荣成市创新建立了慢性病管理健共体模式,通过“三定”原则(定机构、定人员、定时间)确保医防融合工作的落实。同时,该市还开发了“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系统”,借助智慧医疗平台实现患者全程管理。
通过这些综合防控措施,荣成市的高血压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该市共管理高血压患者7.5万人,其中规范管理5.9万人,血压达标率达到57.6%。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荣成市脑出血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脑出血粗死亡率较2013年降低了49.85%。
这一系列成果表明,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模式,可以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我国的高血压防控工作有望迈入精准医疗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