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压治疗新突破:血小板比积和基因型助力精准治疗
H型高血压治疗新突破:血小板比积和基因型助力精准治疗
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其特点是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在中国,约75%的高血压患者伴有Hcy水平升高,这种组合显著增加了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H型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不断优化,特别是补充叶酸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叶酸治疗中获得同等益处,如何精准识别获益人群成为研究热点。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黄辉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的最新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团队分析了11,185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现血小板比积(PCT)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型可以预测叶酸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具体来说,低PCT(Q1)且携带TT基因型的患者从叶酸治疗中获益最大,首次卒中风险降低66%。这一发现为进一步优化H型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
2024年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也对H型高血压的管理提出了新的建议。指南强调,高血压治疗应基于患者的整体心血管风险进行分层,而不仅仅是血压水平。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除了控制血压外,还需要关注Hcy水平的管理。指南推荐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并强调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除了常规的降压药物外,补充叶酸已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然而,由于MTHFR基因多态性的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对叶酸治疗反应不佳。黄辉团队的研究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检测PCT和MTHFR基因型,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叶酸治疗的效果,从而优化治疗方案。
H型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血压控制、Hcy水平管理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未来,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基于基因型和临床指标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为H型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同时,加强公众对H型高血压的认知,提高血压和Hcy水平的监测率,对于预防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