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之殇:从歌手离世到千亿产业的监管困局
槟榔之殇:从歌手离世到千亿产业的监管困局
2024年9月,36岁的湖南抗癌网红“贤哥”因舌癌离世,这距离他发现病情仅仅过去了一年多。而在更早之前,36岁的歌手傅松也因口腔癌去世,他在生前多次通过社交平台呼吁大家远离槟榔。这些悲剧的发生,再次将槟榔的危害推到了公众面前。
槟榔产业:千亿规模下的健康隐患
槟榔在中国已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据统计,2023年中国槟榔制品销量约为26.3亿包,行业三年整体销量规模约为86.9亿包。在海南,作为国内槟榔种植的核心区域,2022年的产量就达到了29.5万吨。槟榔产业的总产值中,原材料供应占比35.4%,槟榔制品销售占比29.3%,深加工占比26.5%,配套产业占比8.8%。
然而,这个年产值近千亿的产业,却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隐患。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更是将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全部列为一级致癌物。
监管困境:法律空白与执法难题
面对槟榔带来的健康风险,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始采取行动。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7地明确要求下架槟榔及槟榔制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监管部门却面临着诸多难题。
以腾冲市为例,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禁止销售槟榔及槟榔制品的相关规定,且槟榔制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因此无法要求经营者下架。此外,槟榔及槟榔制品目前尚未列入国家命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目录内,这也使得市场监管部门无权要求其下架。
全球视角:三分之一口腔癌与槟榔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研究显示,全球由无烟烟草和槟榔导致的口腔癌病例约占病例总数的三分之一。在2022年全球近40万例口腔癌病例中,有超过12万例可能由无烟烟草和槟榔使用引起。
研究还发现,槟榔的危害尤为严重,与单独使用无烟烟草相比,使用槟榔产品导致的口腔癌病例比例更高,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也更为严重。在中南亚、东南亚和美拉尼西亚等地区,由于槟榔使用率较高,口腔癌的发病率也相应较高。
禁售之争: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平衡
面对槟榔带来的巨大健康风险,全面禁售似乎成为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方式。然而,考虑到槟榔产业涉及的庞大就业人口和经济利益,这一决策需要更加审慎的考量。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对槟榔制品的监管,比如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限制广告宣传、要求在包装上标注健康警告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槟榔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开发更安全的替代产品,如槟榔口香糖、槟榔味饮料等。
同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也至关重要。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普及槟榔的危害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当消费者自觉远离槟榔,这个产业的生存空间才会逐渐缩小。
槟榔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但如何在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产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看到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