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咖:顾恺之、展子虔、王维
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咖:顾恺之、展子虔、王维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离不开几位重量级的大咖。顾恺之以其《洛神赋图》开启了山水画的新篇章;展子虔则在隋代创作了现存最早的山水画真迹《游春图》,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而唐代的王维更是开创了南宗山水,被奉为南宗画始祖。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精湛的艺术技艺,还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山水画发展。通过了解这三位大师的作品和贡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顾恺之:山水画的开创者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是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擅长诗赋、书法、绘画,尤其擅长绘画,精于勾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他的代表画作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此外,在创作之余,顾恺之还对绘画理论进行研究,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画论作品,提出“迁想妙得”与“以形写神”等绘画论点,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顾恺之的绘画成就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完全摆脱了汉代的稚拙而进入成熟阶段,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405-418)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南燕,恺之为作《祭牙(旗)文》。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尽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毛,而益觉有神。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法他的南朝宋画家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存世的《女史箴图》传是早期的摹本,内容绘写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被英军从清宫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所传顾的另一作品《女史箴图》,乃宋人摹本。
展子虔:《游春图》与山水画的独立
展子虔是隋代著名画家,其《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标志着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该画作采用青绿重着山水,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游春图》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画家。渤海人(今山东惠民县何坊乡展家村,一说河北河间县)。历任北齐、北周、隋,在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善画佛道人物、车马、楼阁、山水、翎毛等,尤以画山水闻名。
王维:南宗山水画的开创者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有“诗佛”的称号。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早年诗作充满爱国热情,晚年笃信佛教,因此其晚期作品中融合佛法,充满禅意。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王维祖籍祁县,生于蒲州。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官太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调淇上,十六年辞官隐居淇上。十七年入长安闲居。十九年(731年),喪妻不娶,鰥居三十年。二十二年秋赴东都洛阳,献诗张九龄,然后隐居嵩山。二十三年返东都。二十四年,在东都任右拾遗,当年冬随玄宗还长安,又为监察御史,二十八年(740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隔年北歸,過瓦官寺謁璇禪師。天宝元年(742年),轉左補闕。三年购得宋之问故居蓝田辋川(今西安)别业。五年转库部员外郎。九年春,丁母忧,离朝屏居辋川。十一年守丧期满除服,拜吏部郎中。十四年(755年),由文部郎中转给事中。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投降,做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長期居住於辋川別墅。王維一度被安祿山軟禁在雒邑菩提寺,聽到唐明皇的御用樂師雷海青哭泣不願為安禄山演奏,而在凝碧池被凌遲,心情非常難過,曾向裴迪作《聞逆賊凝碧池作樂》表达了心迹:“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本以六等定罪,必須流放遠州,其弟王縉請削己職以贖兄罪,唐肅宗得知了《聞逆賊凝碧池作樂》,王維因而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加集賢殿學士,后转給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輞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上元初卒。
王维诗书画都非常有名,非常多才多艺,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畫,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歷代名畫記》以“畫山水體涉古今”讚譽他在山水畫方面的貢獻,《唐朝名畫錄》評價為“風致標格特出,……畫《輞川圖》山谷鬱盤,雲水飛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在《舊唐書》本傳中,也有“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的稱頌,其代表作有《伏生受经图》、《辋川图》、《雪溪图》等。明代董其昌提出「文人畫」一詞,並首推王維為始祖。王维个人也对自己的画师身份十分赞赏,他的诗《偶然作》写道:“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竟以为自己不当是位诗人,而当是位画家了。
王维和李林甫有较密切的来往,王在《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中称李为“哲匠”。在李任内,王维最高担任过五品上的库部郎中、吏部郎中。二人也是画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即说:“李林甫,亦善丹青”。此外,王维和李的书记苑咸也有交往,王曾写《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赠与苑咸,后者写了《酬王维》回应他,之后王又写了《重酬苑郎中并序》。王维仕途比较得意的几年都位于李林甫掌权期间。
宋代人對於王維的評論甚少,但都給予極好的評論。如:蘇軾:「味摩詰之詩,味摩詰之畫,當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矣。」蘇轍:「摩詰之詩甚有境。」
这三位画家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作品和理论为后世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