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古建园林:穿越千年的美
宜宾古建园林:穿越千年的美
宜宾,这座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闻名,更以其丰富的古建筑和园林艺术遗产吸引着游客和学者的目光。在宜宾众多的古建筑中,李庄古镇和马湖府古城是最具代表性的两颗明珠,它们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更展现了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
李庄古镇: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千年风韵
李庄古镇位于宜宾市翠屏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古镇”。古镇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里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
古镇内的李庄白塔始建于宋代,是七级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塔身洁白如雪,被誉为“川南第一塔”。李庄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了解李庄历史文化的好去处。而乘坐三江客船,欣赏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交汇的美景,更是感受宜宾独特魅力的绝佳方式。
2024年11月,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古建园林专委会在李庄古镇召开了第八届组织机构换届大会暨2024年学术年会。来自四川省内各地的行业专家、职业设计师、专委会成员等共计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地域文脉延续与多维有机生长”为主题,围绕古建园林行业发展趋势及文化遗产文脉活化的实际项目展开交流与分享。
马湖府古城:一座“搬”来的千年古城
位于屏山县书楼镇金沙江畔的马湖府古城,是一座“搬”过来的“重生”古城。作为四川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地面文物迁建工程,古城中的42栋宋、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古建筑,都是为了支持向家坝水电站建设,从水库淹没区内拆卸后搬迁到此,再按原样修建,并按照马湖府原古城建筑布局而成。
万寿寺是马湖府古城里的镇城之宝,它建于南宋末年元初,大殿的构造全是金丝楠木建造,其斗拱和梁架之间,全是卯榫结构,没有用一颗钉子,充分展现了古人建筑的智慧。整座古城房建面积约2.7万平方米,有600余间房,青砖灰瓦,翘角飞檐,一窗一棂,都在诉说着穿越千年岁月的历史。
为了实现按原样复建,工程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据介绍,按修旧如旧、保护第一的原则,马湖府古城的一砖一石、一木一梁都是逐一编号,工作细致到需要让每一块砖都回归到本来所在的位置。整个搬迁建设耗时8年,于2023年10月1日对外开放。
如今的马湖府古城,不仅是一座鲜活的川南古建筑“博物馆”,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旅目的地。古城内设有各种文旅业态,游客白天可以在此逛古城,坐游船,游览库区风光;晚上住在古民居改建的民宿里,赏夜景,体验不一样的慢生活。据统计,古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数量超过一万人次,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翠屏山景区:城市绿肺中的园林艺术
翠屏山景区是宜宾的“城市绿肺”,这里绿意盎然,森林奇景美不胜收。景区内设有特色的游客步道,沿途可欣赏到各种珍稀植物和自然景观。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整个宜宾市区,美景尽收眼底。景区内的瀑布群瀑布如丝如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而两棵相依相偎的情侣树,则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是情侣们必游之地。
古建保护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在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并展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以马湖府古城为例,其保护和修复工作充分体现了“修旧如旧、保护第一”的原则。通过精细的编号和复原工作,确保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能回到原来的位置,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建筑的原貌和历史信息。
同时,古城的运营团队也积极探索创新的文旅模式,通过沉浸式演艺等方式,让游客在体验“古风新国潮”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为其他古建筑保护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宜宾的古建筑和园林艺术,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在保护和传承中,这些古建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