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农村金融创新:小额取现村村通,金融服务全覆盖
梅州农村金融创新:小额取现村村通,金融服务全覆盖
梅州,这座被誉为“世界客都”的历史文化名城,近期在农村金融领域频频传来好消息。全省农村金融工作现场会在梅州举行,推动了“绿苗行动”赴梅州进行智力扶贫。更令人振奋的是,梅州实现了“小额取现”村村通,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更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便利性。
“小额取现村村通”: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小额取现村村通”是梅州农村金融创新的重要一环。这一举措通过在各行政村布设助农取款服务点,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小额现金取款业务。据统计,目前梅州已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真正做到了“村村通”。
这一创新举措的背后,是梅州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刻理解。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而“小额取现村村通”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一招。它不仅满足了村民日常小额现金需求,更让金融服务真正下沉到了“最后一公里”。
“农村金融户户通”:精准服务到户到人
除了“小额取现村村通”,梅州还大力实施“农村金融户户通”工程。这一工程的核心是通过网格化管理、走村入户等方式提高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的信息建档率。截至2024年3月末,辖内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已对辖内2047个行政村进行“整村授信”,建档评级农户数达到138.08万户,授信农户数63.15万户,用信农户数14.20万户。
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一工程,梅州创新性地选派了2815名“金融特派员”深入各行政村。这些金融特派员不仅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更是金融知识的传播者。他们通过开展银村党建融合共建、信用村(镇)创建和升级、普及金融知识和便民服务等工作,真正将金融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
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梅州的农村金融创新不仅体现在服务渠道的拓展上,更体现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针对“新市民”群体,梅州辖内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开发了5个专属信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2.4亿元。这些产品充分考虑了“新市民”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了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
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梅州创新推出了活体抵押贷款模式。截至2024年3月末,辖内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累计发放畜禽活体抵押贷款0.62亿元。这一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养殖户缺乏传统抵押物的难题,为乡村养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成效显著:村民生活更便捷
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给梅州的农村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小额取现村村通”为例,这一服务让村民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到镇上或县城取钱,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位来自梅县区松源镇的村民表示:“以前取个钱要跑十几里路,现在好了,村里就能取,真是太方便了!”
“农村金融户户通”工程的实施,则让村民享受到了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特派员的走访和建档,银行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农户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一位获得授信的农户表示:“以前贷款手续复杂,现在有了整村授信,贷款方便多了,利率也更低。”
经验启示:可复制可推广
梅州的农村金融创新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首先,梅州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主导、多方参与的方式,构建了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其次,梅州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针对不同群体和产业的需求,开发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最后,梅州重视金融知识的普及和金融文化的培育,通过金融特派员制度,有效提升了村民的金融素养。
梅州的实践证明,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可以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未来,随着这些创新举措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梅州的农村金融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全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梅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