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环保获省厅点赞:蓝天碧水成绩单
惠州环保获省厅点赞:蓝天碧水成绩单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向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发来表扬信,对惠州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显著成效表示肯定。这封表扬信背后,是惠州近年来在环保工作中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实践。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惠州答卷
2018年以来,惠州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重点流域水质大幅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稳中有升。2020年,全市9个国、省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88.9%,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惠州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有力举措。惠州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惠州推动重污染行业超低排放改造,PM2.5平均浓度降至20.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5.8%、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惠州新增污水管网超2000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超30万吨/日,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2%,Ⅴ类、劣Ⅴ类国考省考断面首次全面清零。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惠州深入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30万吨/年,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提高到17.1万吨/日。
绿色发展新动能
惠州环保工作的特色在于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等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惠州取得显著成效。汕尾陆丰核电1、2号机组获国家核准,潮州、惠州LNG接收站建成投产。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阳江投运,全省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超1200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超1100万千瓦,全国首个“光储充换放+欧标”综合能源站在肇庆投入运营,全省绿电交易量增长70%。
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惠州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投资约500亿元的中海壳牌三期项目、投资约90亿元的中海壳牌聚碳酸酯项目。广东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大亚湾中海油丰富的LPG原料,打造独具特色的碳四深加工产业链。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储能电池全球出货排名Top3,在动力电池方面已进入国际一流车企供应链,2023年度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列全国第四名。
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
惠州环保工作的未来规划更加令人期待。惠州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城乡全域美丽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在城乡绿化美化方面,惠州将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持续优化林分、改善林相,今年再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任务。推进森林城市和郊野公园、山地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实施乡村绿化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四旁”、“五边”绿化,打造一批绿美示范点、乡村绿化景观带。
在绿色转型方面,惠州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分行业分领域推进节能降碳,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一批零碳园区,稳妥扩大碳交易市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增电源装机3000万千瓦,抓好清洁高效煤电建设,推进台山核电3、4号机组核准,开工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二期。
绿色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
惠州环保工作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惠州将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明确了惠州未来发展目标。到2027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增长极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建成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城市。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更具品质、活力,城市品格更加开放、包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发展质量迈入国内一流,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跻身世界一流,建成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高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立完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内涵进一步彰显。
惠州将实施八大工程,包括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工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园区优势化布局工程、协同融合发展工程、清洁能源重点建设工程、科技研发能力提速工程、绿色安全管理引领工程。惠州将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绿色化生产、节能环保等专业服务、商贸服务、物流运输、能源供应等产业,打造完整服务产业链和良性产业生态系统。
惠州环保工作的成功经验表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相得益彰。惠州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秀水长清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