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滥用成灾!公共卫生敲响警钟
头孢滥用成灾!公共卫生敲响警钟
头孢类药物滥用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不到20%。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头孢滥用带来的严重后果。
头孢滥用的现状与危害
头孢滥用不仅发生在成人医疗中,儿童用药情况同样令人担忧。近期,北京儿童医院夜间急诊单日排号近600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每天门急诊量达5000多人次,其中60%为呼吸道疾病患儿。在这些病例中,不少家长存在盲目使用头孢的情况。
专家指出,头孢滥用会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表示,在肾移植术后第一年去世的患者中,54%是因为耐药菌感染。预计到2050年,耐药菌感染将超过癌症成为首位致死病因。
头孢滥用还会破坏人体内菌群平衡,导致免疫力下降。抗生素在杀灭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误伤有益菌群,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此外,长期使用头孢还会产生药物依赖性,一旦停药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滥用原因:认知误区与管理漏洞
导致头孢滥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公众对头孢类药物存在认知误区,二是医疗机构在管理上存在漏洞。
许多患者将头孢等同于消炎药,认为只要出现炎症就可以使用。实际上,头孢类药物是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例如,普通感冒和流感大多由病毒引起,使用头孢类药物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在医疗机构层面,虽然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一些医生出于各种考虑,可能会过度开具抗生素处方。同时,患者自行购买和使用头孢类药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滥用问题。
国家应对措施与成效
面对头孢滥用这一严峻挑战,国家层面已采取多项措施。2011年以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相继印发,从国家层面推进抗菌药物管理。
目前,我国已建立三网监测体系,通过医院多学科管理体系建设、开展高水平培训项目等方式,全方位对抗菌药物进行系统管理。数据显示,多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持续改善,遏制微生物耐药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合理使用头孢:医嘱是关键
要避免头孢滥用,最根本的是遵循医生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患者在使用头孢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自行购买和使用
- 明确感染类型,确认是否为细菌感染
- 了解药物作用机制,不将头孢等同于消炎药
- 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不随意增减
- 重视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专家提醒,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疾病,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的,一周左右可自行痊愈,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家长应理性对待,不要盲目要求医生开药。
头孢滥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只有通过加强公众教育、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等多管齐下的方式,才能有效遏制这一趋势,保护我们共同的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