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稽古镇:乐山的文化瑰宝
苏稽古镇:乐山的文化瑰宝
在四川乐山与峨眉山之间,有一座被誉为“龙灯之乡”、“书画之乡”的千年古镇——苏稽古镇。这座古镇形成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曾称“桂花场”,与苏东坡先祖有关。古镇内保存有唐代天王寺、清代茹公桥等文物古迹30余处,以及4A级旅游景区乌木文化博览馆。
一座古镇的千年沧桑
苏稽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镇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苏东坡先祖唐代人苏廷曾在此稽留,故名;一说苏稽是一位古人名,此人又叫苏启,因隐于镇外山上,故山名苏山,镇名苏稽;一说是苏东坡曾在此地稽古(相当于今日的考古研究)。
古镇内保存有唐代天王寺、清代茹公桥等文物古迹30余处,以及4A级旅游景区乌木文化博览馆。其中,茹公桥是清代修建的石板桥,全长近百米,共17孔,石料全部采自雅安,经青衣江筏运至苏稽附近的徐浩码头,再有人力抬到建桥工地,每条巨石需16个壮汉才能搬动,足见建桥工程之艰巨。此桥曾被四次冲毁,四次重修,至今仍充满活力,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一绝跷脚牛肉的前世今生
苏稽古镇最负盛名的美食莫过于跷脚牛肉。据传,跷脚牛肉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由一位名叫张光武的厨师创制。当时,张光武在苏稽古镇开设了一家名为“张一麻子”的牛肉店,他将牛的下水和瘦肉切片,用卤水煮熟后,加入特制的辣椒油和花椒面,再配以豆汤,制成了一道风味独特的牛肉汤锅,深受食客欢迎。因为食客在品尝时需要将脚跷在板凳上,故得名“跷脚牛肉”。
如今,跷脚牛肉已成为乐山的代表性美食之一,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苏稽古镇的杨码头街,有一座清代四合院,这里就是跷脚牛肉非遗馆,全面呈现了“跷脚牛肉”的历史文化。馆内展示了跷脚牛肉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这道美食背后的故事。
一盏茶里的慢时光
苏稽古镇的茶馆文化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古镇上的茶馆多临河而建,环境幽静,是当地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人们围坐在茶桌旁,品茶、聊天、打牌,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茶馆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伴随着悠扬的川剧唱腔,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苏稽古镇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古镇上的人生活节奏比较慢,特别去到市集和居民生活区,感觉生活气息很浓郁,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让人羡慕。古镇上有很多卖当地手工艺品的摊位,感觉很热闹。特别是一家杂货铺,里面的东西还蛮精致的。
一场文化的盛宴
“五一”假期,为了让游客有更好地游玩体验,乐山市市中区苏稽古镇在核心区举办了各类民俗演出、音乐路演等活动。现场鼓乐齐鸣、龙盘凤舞,两头“大黑牛”时而打滚,时而嬉戏,现场气氛非常热闹。除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在苏稽古镇品尝美食,也是游客来乐旅行的重要目的。
苏稽古镇是一座活着的古镇,它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延续着巴蜀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千年的历史沉淀,也可以体验到地道的川味美食,更可以享受到慢生活的乐趣。这,或许就是苏稽古镇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