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贾云科家庭的亲情故事:英雄背后的家国情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贾云科家庭的亲情故事:英雄背后的家国情怀

引用
百度
7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945106657971849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546653857902989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928012842711372
4.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76092974614233125
5.
https://m.douyin.com/share/video/7430615264938511675
6.
https://m.douyin.com/share/note/7436390144908774695
7.
https://m.douyin.com/share/video/7429138966307179839

1984年的一个普通下午,云南省麻栗坡县的一户普通人家收到了一封来自部队的信。信的内容简短而沉重:“您儿子贾云科在边境战斗中牺牲,已被授予烈士称号。”

这封信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母亲王秀兰看到信后,一夜之间满头白发,整日以泪洗面。父亲贾兴录,这位曾经的铁道兵老兵,强忍悲痛,默默承受着失去爱子的痛苦。

一年后,王秀兰做出了一个决定。她卖掉了家里秋天收获的粮食,东拼西凑终于攒够了去云南的路费。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踏上了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的路程。

当她站在儿子的墓碑前时,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瘫坐在地上失声痛哭:“我的孩子啊,娘来看你了。”

贾云科的家在云南昆明,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父亲贾兴录在昆明铁路局工作,母亲王秀兰在家务农,闲暇时在纺织社打零工补贴家用。家里有四个孩子,贾云科排行老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哥早早辍学外出打工,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贾云科身上。

贾云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责任感和学习能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16岁的他做出了一个让全家震惊的决定——参军。

“爹,我想去当兵!”晚饭时,贾云科对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心愿。贾兴录愣住了:“我的娃,继续读书不好吗?当兵可是很辛苦的。”母亲王秀兰也劝阻道:“孩子,当兵打仗可不是儿戏,搞不好是要死人的。”

但贾云科态度坚决:“正是因为不太平,我才应该去当兵,我要像父亲一样,为咱们中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看到儿子坚定的眼神,王秀兰感到欣慰:“你能这么想,说明你不是个孬种,去吧,我和你爹支持你。”贾兴录则语重心长地叮嘱:“去了就当一个堂堂正正的兵,假如你要是当了逃兵,别说部队不原谅你,贾家的大门以后你也别进了。”

就这样,贾云科瞒报年龄,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他被分配到昆明40师118团,成为一名火箭筒手。在部队里,贾云科表现优异,很快就成为连队的骨干。

1984年,老山战役爆发。贾云科所在的部队奉命收复被越军占领的老山阵地。在一次战斗中,贾云科头部中弹,鲜血直流。但他强忍剧痛,坚持对敌军打出最后一颗炮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贾云科牺牲的消息传回家里,这个普通的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但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每年清明节,都会有贾云科生前的战友们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为他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理解万岁”团队的志愿者们也常常来到昆明,看望王秀兰老人,为她带来节日的问候和温暖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爱,让这个经历了巨大打击的家庭感受到了温暖。

如今,贾云科的名字已经被刻在了麻栗坡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他的事迹也被载入了史册。但对他的父母来说,儿子永远是那个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

这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展现了最真挚的亲情和最深沉的家国情怀。贾云科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和奉献,而他的父母则用无尽的思念和坚强的意志,支撑起了这个充满爱的家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