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破解阿卡波糖作用机理
上海交大破解阿卡波糖作用机理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白林泉团队在抗糖尿病药物阿卡波糖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为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阿卡波糖是一种重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降低糖耐量低减者的餐后血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小肠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分解和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并减少平均血糖水平。
尽管阿卡波糖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生物合成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谜题。白林泉团队的这项研究打破了近20年来阿卡波糖生物合成机制研究的沉寂,为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产量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研究的主要发现
白林泉团队通过深入解析阿卡波糖的生物合成途径,揭示了多个关键酶的作用机制。研究团队发现,阿卡波糖的生物合成涉及多个复杂的酶促反应,其中包括一个关键的糖基转移酶,该酶负责催化阿卡波糖前体的形成。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新型的氧化还原酶,它在阿卡波糖的最终修饰步骤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设计了一套有效的代谢工程策略,通过优化关键酶的表达水平和活性,成功提高了阿卡波糖的产量。这一突破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也为进一步研究阿卡波糖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研究团队背景
白林泉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知名学者,长期从事微生物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研究。其研究团队在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曾多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此次在阿卡波糖生物合成机制方面的突破,再次展现了白林泉团队在微生物代谢工程领域的科研实力,也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了重要优势。
展望
白林泉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为阿卡波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这一发现有望为糖尿病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同时也将推动我国在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领域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