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起义:一段改变中国革命进程的壮丽史诗
百色起义:一段改变中国革命进程的壮丽史诗
在广西百色市城东路后龙山上,一座庄严的纪念碑巍然矗立,碑体上方“1929”四个数字格外醒目,这是百色起义的年份。碑座正面,邓小平亲笔题写的“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13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两侧的浮雕展现了当年革命先辈的英勇风采。这座纪念碑,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
历史的转折:百色起义的爆发
1929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势力的压迫、军阀混战的动荡,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就在这一年,广西右江畔的一场起义,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西南边疆。
12月11日,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在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的领导下,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人,率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地区的农军,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百色起义。这次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邓小平担任红七军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同日,在恩隆(今田东)县平马镇召开的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当选为主席,韦拔群等10人成为委员。
随后,右江地区相继建立了16个县的革命政权,形成了一个拥有3万平方公里、100万人口、逾万人武装力量的革命根据地。这片红色的土地,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支点。
纪念馆里的历史回响
走进百色起义纪念馆,仿佛穿越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纪念馆位于百色市右江区城东大道112号,占地14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馆内展出了326件重要文物和428幅历史照片,通过序厅、起义厅、英烈厅、功臣厅、小平厅、多功能厅六大展区,全面展示了百色起义的历史细节和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在纪念馆的展厅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邓小平使用过的马鞭、张云逸的大将服、韦拔群印发的《敬告同胞书》、红七军的印刷机……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载体。
纪念馆的建筑本身也极具特色。它根据纪念馆独特的功能性质,结合迎龙山坡的地形设计成三角形状,如同壮族图腾神蛙蹲坐于半山腰,又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纪念广场规划成与之呼应的钻石型,象征着革命精神的永恒。
精神的传承:从历史到当代
百色起义的精神,不仅铭刻在纪念馆的展板上,更深深植根于当代人的血脉中。近年来,百色起义纪念馆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等多个国家级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无数学生、军人、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2024年12月,武警广西总队百色支队组织新兵前往支队警史馆、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园等地开展参观见学活动。新兵们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座座雕塑前驻足凝视,聆听红色讲解员的深情解说,感受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顽强拼搏、舍生忘死的英勇事迹。参观结束后,新兵们纷纷表示,一定要铭记历史,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进,苦练杀敌本领,认真履职尽责,为人民筑牢稳固的安全屏障。
百色起义,这场发生在90多年前的革命壮举,不仅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更铸就了一座精神的丰碑。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革命先辈们坚定信念、勇于牺牲、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正如百色起义纪念碑上所刻:“百色起义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