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非遗里的山东年味:鼓子秧歌、年画、花饽饽里的春节记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非遗里的山东年味:鼓子秧歌、年画、花饽饽里的春节记忆

引用
新华网
8
来源
1.
http://www.sd.xinhuanet.com/20250128/af8000d810f04e3b8f9d69cf69d55b8e/c.html
2.
https://sd.dzwww.com/sdnews/202501/t20250129_15458726.htm
3.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28/content_291808.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1A01F9X00
5.
http://unn.people.com.cn/n1/2025/0127/c14717-40410255.html
6.
https://news.shm.com.cn/2025-02/01/content_5426386.htm
7.
http://www.news.cn/20250127/ece068b528a8464b9e8814523e770c9f/c.html
8.
http://www.globalpeople.com.cn/n4/2025/0124/c305917-21513881.html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在山东,鼓子秧歌、杨家埠木版年画、胶东花饽饽这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春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01

鼓子秧歌:千年传承的民间舞蹈

“秧歌一扭,年味都有!”在山东,鼓子秧歌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它起源于北宋,盛行于明清,主要分布在山东鲁北平原的商河地区。2006年,鼓子秧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鼓子秧歌的表演队伍由伞头、鼓子、棒槌、腊花、丑角五种角色组成。其中,“伞头”动作圆润,“鼓子”动作粗犷豪放,“棒槌”动作轻巧敏捷,“腊花”动作泼辣大方。而颠颤、划圆、蹲扑、跳窜等动作,则为各角色所共有。

关于鼓子秧歌的起源,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当地著名老艺人说,北宋年间,商河一带连年受灾,包公从河南到此放粮,赈济灾民,并由他的属下把鼓子秧歌传授给当地百姓。从此,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就跑起秧歌,以示对包公的感激之情。

02

杨家埠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的时尚转型

在潍坊市寒亭区西杨家埠村,春节前夕的和兴永画店内墨香与木香交织。62岁的杨乃东作为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带领家人忙碌地制作年画。

“我们有句老话叫‘有钱没钱,买画过年’,现在福、寿、财主题都很受欢迎。”杨乃东说,杨家埠木版年画寓意美好,寄托着人们的新年祈愿。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杨家埠木版年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4年,杨乃东制作的年画在小红书上爆火,总销量达到2万张。尤其是《摇钱树》,最多的一个月网上卖了近6000张。

更令人欣喜的是,杨家埠木版年画正以时尚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它先后与张裕、茅台等传统企业,以及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合作,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03

胶东花饽饽:蒸出幸福好日子

“二十九,蒸馒头。”对于山东人来说,蒸花饽饽是春节“忙年”的重头戏。胶东花饽饽又叫花馍、面花等,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饽饽的制作工序复杂,要经过揉面、捏花、发酵、蒸制等层层步骤。其中,捏花过程格外讲究,为做出样式丰富的花饰,花饽饽师傅会选用天然果蔬为花饽饽提炼上色,有时会用米类、豆类等粘贴造型,为花饽饽增添细腻丰富的口感。

近年来,胶东花饽饽不仅在本地热销,还通过互联网走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在青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160多家大馒头加工企业,5000余从业人员,2024年共销售馒头1.3万吨,产值达1.5亿元,真正将传统手艺变成了致富产业。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山东春节的重要文化符号,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新时代的春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