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开学季,这些防病小妙招请收好!
春季开学季,这些防病小妙招请收好!
2025年2月14日,全国多地中小学迎来春季开学日。随着学生们重返校园,人员密集度增加,春季校园里各种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期。为了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我们整理了一些实用的防病小妙招,从健康监测到个人防护,再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疫苗接种,全方位守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常见春季校园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感)
- 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
-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症状患者,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水痘
- 症状: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常伴有瘙痒。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 预防措施:严格管理传染源,减少感染机会;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接种水痘疫苗,提高免疫力。
诺如病毒
- 症状: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
- 传播途径: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勤洗手,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保持空气流通。
手足口病
- 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
- 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
- 预防措施:讲究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玩具、衣物床单等要及时清洗消毒,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
实用防病小妙招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餐具等物品。
注意饮食安全:不喝生水,要选用卫生合格的饮用水或喝开水;处理加工食材时,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贝类等海产品时,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
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都是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接种。
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医。
避免接触活禽和病死禽:尽量不要接触活禽、病死禽,建议在正规场所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
家校合作共筑健康防线
及时沟通:孩子出现疑似情况后,请第一时间将情况如实告诉老师,如若确诊为传染病,需按要求在家隔离,痊愈后带痊愈证明并由保健医检查后方可入园。
共同做好健康监测: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做好幼儿的健康监测,每日接送的家长和来园幼儿都需确保健康的前提下来园,把好健康第一关。
培养良好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等。
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运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健康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春季校园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有效阻断病菌,保护学生的健康。让我们携手同心,从自身做起,共创健康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