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合川钓鱼城:千年古战场的传奇故事
探秘合川钓鱼城:千年古战场的传奇故事
重庆合川钓鱼城,这座被誉为"世界历史的拐点"的古战场遗址,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历史。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军民在此坚守36年,成功抵御了蒙元大军的进攻,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传奇的军事防御体系
钓鱼城位于合川区东城半岛东北部的钓鱼山上,海拔391.22米,三面环江,地势险要。现存的8公里长城墙、8座城门以及炮台、墩台、栈道等军事设施,见证了当年的辉煌。
其中,镇西门是钓鱼城8座城门之一,构筑于西城小山堡的悬崖之上。当年钓鱼城军民曾施以栈道出入。在钓鱼城36年抵抗战争中,楼高地险、易守难攻的镇西门阻止了蒙、元精锐的数十次进攻,起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作用。
南水军码头遗址东、西长400余米,南北最宽处70.2米。整座码头由泊船港湾和平台式江防阵地两大部分构成。位于西侧的江防阵地系利用岸边坡地,进行人工平整后填加粘土碎石逐层夯筑,再于外部砌筑护坡条石挡墙加固而成。共有石砌挡墙3组共16道,形成对应的层层平台。各层平台上除有炮台、礌石堆等遗迹外,还有排水沟渠和上山石级大道,使其整座码头具备了巩固江防和提供后勤保障的独特功能。
独特的文化景观
除了军事遗迹,钓鱼城还保存着丰富的文化景观。悬空卧佛、千佛石窟等佛教造像展现了宋代精湛的石刻艺术;护国寺、忠义祠等建筑则体现了南宋军民的爱国情怀。
"护国名山"石坊面阔7米,高8米,四柱三门三楼,仿木结构的梁、枋、斗拱俱全。该石坊的前后分别有"护国名山"、"护国禅林"的楷书题额,字大径尺,结构谨严。史料记载,该石坊为清代道光年间,护国寺住持山元和尚集资兴建,横额系他亲笔所书。现在的护国名山石坊是1986年底恢复重建的。
北宋石曼卿"佛号"题刻在护国寺前钓鱼台右下侧离地表2.16米的岩壁上。面西。摩崖高3.4米,宽2.6米,面积8.84平方米。上有楷书、线刻"三尊"(即:阿弥陀佛、释迦佛、弥勒佛)佛号3行共12字。文曰,"无量寿佛、释迦文佛、弥勒尊佛"。每字高0.8米,宽0.7米,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石曼卿手书。原本刻在钓鱼山江对岸的龟山寺内。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合州知州丁觉以墨本出示石照县尉文焘,文焘遂纠工刻于此处。该佛号摩崖笔力遒劲,法度森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与"一卧千古"摩崖和"钓鱼城"摩崖,并称为钓鱼城"摩崖三绝"。
当代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合川区对钓鱼城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开发。不仅修复了古迹遗址,还开发了多种文旅项目,如宋朝主题的投壶、射箭体验,以及茶馆、民宿等休闲设施,让游客能够全方位感受钓鱼城的历史魅力。
2023年起,合川区围绕钓鱼城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和现代文旅产业体系,钓鱼城"活"起来了。合川区正在开展《钓鱼城遗址价值的多维阐释及其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系统梳理钓鱼城历史文化脉络,全方位、多角度挖掘阐释钓鱼城历史文化、世界意义等。
如今的钓鱼城,不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