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AI反诈黑科技:乔通团队如何用创新技术守护网络安全
揭秘AI反诈黑科技:乔通团队如何用创新技术守护网络安全
2024年9月,一起利用AI换脸技术突破银行人脸识别系统的案件震惊业界。不法分子通过深度伪造技术,成功绕过某银行App的人脸活体检测机制,窃取了用户隐私信息。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传统防伪技术的局限性,也凸显了AI时代网络安全面临的全新挑战。
面对日益猖獗的AI诈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乔通带领团队,开发出一套创新的AI反诈系统,为网络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从被动到主动:AI反诈技术的突破
“传统的AI鉴伪方法大多是被动检测,即在诈骗发生后进行识别和取证。”乔通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们团队研发的新技术则主打‘主动防御’,通过在源头嵌入特殊水印,实现事前预防。”
这种特殊水印被称为可扩展通用对抗性(SUA)水印。与传统水印不同,SUA水印具有两大显著优势:
通用性:以往的水印技术往往只能针对特定模型,而SUA水印则无需针对所有伪造模型进行重新训练,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
高效性:实验数据表明,SUA水印不仅能节省算力资源,还能有效扩展主动防御范围,显著提升鉴伪效率。
“当被保护的素材被用于AI加工时,SUA水印会触发‘引信’机制,直接破坏生成内容的完整性。”乔通解释道,“这种事前防御手段,可以从根本上遏制伪造内容的传播。”
“火眼金睛”识别AI伪造
除了事前防御,乔通团队还开发了一套面向电诈场景的音视频鉴伪溯源系统。这套系统具备以下特点:
高精度识别:针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人工智能伪造工具,该系统能以秒级速度识别出AI生成的图像和视频,准确率高达95%以上。
多模态检测:系统不仅能识别静态图像,还能检测动态视频中的人脸替换痕迹,甚至能分析音频合成的特征。
定制化服务:考虑到不同机构的需求差异,团队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地方中小银行等防伪投入相对不足的领域。
技术落地:从实验室到实战
目前,这项技术已开始在多个领域落地应用:
金融机构:与多家地方银行合作,为线上交易和身份验证提供安全保障。
公安系统:协助警方侦破AI诈骗案件,提供技术支持。
企业安全:为各类需要人脸识别的场景提供安全防护,如在线办公、远程会议等。
“我们正在积极对接更多企业,探索商业化的可能性。”乔通表示,“目标是让这项技术能够普惠更多机构,共同构建AI时代的网络安全防火墙。”
AI诈骗的未来趋势
专家预测,随着AI技术的普及,未来AI诈骗可能会呈现以下趋势:
技术门槛降低:目前简单的AI换脸软件已经普及,普通人也能轻易制作出具有一定仿真度的虚假视频。
诈骗场景多样化:从个人诈骗扩展到企业诈骗,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其他行业。
高仿真度诈骗增多:虽然高仿真度的实时换脸仍需较强技术支持,但随着技术进步,这类攻击可能会越来越常见。
面对这些挑战,乔通教授认为:“AI鉴伪和深度伪造是一场此消彼长的较量。我们需要不断推动技术突破,同时加强跨机构、跨行业的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乔通团队的创新技术,不仅展示了中国科研人员在AI安全领域的实力,更为全球AI时代的网络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AI诈骗的威胁将得到有效遏制,一个更加安全的数字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