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即将投产!
三峡集团“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即将投产!
近日,由三峡集团承建的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主体工程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今年底将实现投产发电。这一创新性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光热发电领域的技术突破,也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双塔一机”:技术创新引领光热发电新突破
该电站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设计年发电量达18亿千瓦时。电站采用独特的“双塔一机”设计,即设置两个相邻吸热塔,共用一台汽轮发电机。这种设计在全球尚属首次,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电站的核心设备是近3万块定日镜,这些镜子的采光面积高达80万平方米。定日镜通过跟踪太阳转动,将太阳光聚焦到吸热塔中的熔盐上,加热后的熔盐温度可达600℃。熔盐作为传热介质,将热量储存起来,再通过换热系统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双塔一机”设计的最大优势在于提高了光学效率和发电能力。由于两个镜场中间区域的定日镜可以服务于任何一个吸热塔,因此在同等边界条件下可提升约24%的光学效率。同时,该电站配备了6小时熔盐储热系统,具有储热时间长、响应速度快、输出功率稳定等特点,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电力输出。
环境效益显著:年减排二氧化碳153万吨
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基础调节电源,与周边光伏和风电形成总装机规模70万千瓦的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据估算,该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3万吨,相当于种植4500公顷森林的减排效果。
光热发电:未来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
光热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具有清洁、低碳和可持续的特点。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存储能力。通过储存热量而不是电力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调配,能较好地满足昼夜电力需求波动。
目前,我国共有11座光热电站并网发电,装机容量570兆瓦。国家能源局表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光热发电有望成为清洁能源发电的重要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新的动力。
挑战与展望
尽管光热发电技术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建设成本和占地面积问题。光热电站需要大量镜子和土地资源,初期投资较大。其次是运维成本较高,需要定期更换损坏的镜子,并雇佣大量维护人员。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中国企业已经在光热发电设备小型化和效率提升方面取得突破,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介入这个领域,在技术、成本上都有了长足进步。
三峡集团“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光热发电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创新性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