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卿新作揭秘:潮汕美食为何成世界之最?
陈晓卿新作揭秘:潮汕美食为何成世界之最?
“美食就像灯塔一样,照亮海外游子回家的路。”这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在陈晓卿新作《我的美食向导》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示了潮汕地区的传统美食,更深入探讨了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潮汕美食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它能成为“世界美食之都”?这背后,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文化的传承。
潮州菜始于汉唐,形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近现代更是驰名海内外。特别是2010年,潮州菜代表广东菜进驻上海“世博会”,更是使世界各国人民更加全面理解和认识潮州菜。《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将潮汕比作是中国美食的一座孤岛,各个朝代的饮食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谁要是没有到过潮汕,就不能称是美食家。”潮州便是潮汕味最浓的一个城市。
潮州菜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其对食材的讲究。潮州菜几乎达到了“苛求”的地步。生活在韩江边,“有没有鱼吃”从不在潮州人的考虑范围,什么季节吃什么鱼,所谓“春草秋鲤夏鲳鱼,冷乌热鲈冬至鳝”,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除了讲究时令,评价“鲜”的标准,还有食材从“出生地”到餐桌的“倒计时”标准。如果吃蚝,买蚝时要买饶平汫洲蚝产区当天运来的;吃牛肉,要从屠宰场刚宰毕即刻送来的;吃蔬菜,更是当天凌晨从邻近农村采摘运进城的。
其次,潮州菜的调味哲学也独树一帜。无论是盛大的筵席还是日常的小食,潮州菜几乎每道菜肴都会精心搭配相应的酱汁。潮州菜酱碟繁多,味道有咸、甜、酸、辣、涩、鲜之分,常用的酱碟有鱼露、桔油、梅膏、沙茶酱、蒜蓉醋、辣椒醋等,是潮州菜烹调的主要助味品。为了满足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潮州菜馆通常会准备多种蘸料供食客选择。食客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以此追求菜肴本身的味道或是增添蘸料的风味。这种一菜一碟、蘸料丰富的特色,使得潮州菜在烹制后调味方面独具一格,成为了其与众不同之处。
2023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新一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潮州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成为继成都、顺德、澳门、扬州、淮安之后,中国第六个跻身“世界美食之都”行列的城市。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潮州美食的认可,更是对潮州文化的肯定。
潮州菜的国际化之路,离不开潮汕华侨的贡献。潮汕地区的一些人从明代就坐船抵达南洋,甚至远走南美洲、北美洲。今天,世界各地的潮汕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有1000多万人,他们都有一份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潮汕文化包括饮食文化的认同。潮汕的饮食不仅仅是口腹之乐,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美食具有凝聚社会的力量,而且可以让每个人感受到,我们是同一血缘、同一地缘的亲人,有共同祖先、共同信仰。
陈晓卿在《我的美食向导》中提到:“美食的功能不能想得太简单。”这部纪录片努力发掘3.0版的纪录片视角,让“吃货”们不仅享受味觉艺术,也可以窥见一方水土的社会发展历程、风土人情和价值理念,进而成为历史长河中文化积淀的见证者和传播者。
潮汕美食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口感和精湛的烹饪技艺,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承载着潮汕人的乡愁,凝聚着海外华侨的思念,更展现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许纪霖所说:“从食物体验爱国爱家乡,并不抽象。”潮汕美食,正是这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家乡与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