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监测新选择:CGM让控糖更智能
血糖波动监测新选择:CGM让控糖更智能
根据国健署「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资料显,45-64岁的「壮世代」糖尿病盛行率高达12.7%,且血糖异常比例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增加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耕莘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马文雅提醒,血糖问题往往难以通过症状察觉,因此监测至关重要。健检时可以测量空腹血糖、血糖平均指标「糖化血色素」和糖水试验,这些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血糖异常状况。
血糖异常无症状?这些方法帮你察觉血糖问题
壮世代常面临三高问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加上体重和代谢综合征等困扰,容易引发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马文雅主任指出,糖尿病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但许多人即使已患病却不知情,因为血糖偏高不一定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监测是及早发现的关键。
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主要是医院抽血或家用血糖机扎手指测血糖。然而,现在有了新的监测工具——连续血糖监测(CGM)。马文雅主任解释,CGM通过皮下植入软针,监测皮下葡萄糖浓度,与传统血糖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能显示单点血糖值,还能记录血糖变化趋势,就像行车记录仪一样,持续记录血糖波动。
使用CGM非常便捷:只需在皮下植入感测器,通过发射器与手机APP连接,就能随时查看血糖变化。马文雅主任表示,这大大降低了扎针频率,只有在设备校正或需要对比时才需扎针测血糖。
糖友与亚健康人群都适用CGM
研究显示,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使用CGM能更好地调整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风险。对于未使用胰岛素的患者,CGM也能帮助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例如,有些人吃某些食物后血糖升高,通过CGM观察才能发现;还有些人情绪波动时血糖也会升高,这些都是传统单点测量无法揭示的。
亚健康人群如果关注自身健康,想要降低糖尿病风险,或对身体变化感到好奇,也可以考虑使用CGM。马文雅主任分享了自己的使用体验,发现不同状态下食用相同食物,血糖波动会有所不同,这让她对CGM的监测效果印象深刻。
CGM与传统血糖机各有优势
虽然CGM能实时监测血糖变化,但有些人可能会因此感到焦虑。马文雅主任提到,曾有患者因担心血糖而不敢进食导致体重下降。她建议,不同人对监测工具的反应不同,传统血糖机和CGM各有优势,应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合适的监测方式。
健检时可以测量空腹血糖、血糖平均指标「糖化血色素」和糖水试验,这些指标能帮助民众早一点发现血糖异常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