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警方严打不法贷款中介,你有被坑过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警方严打不法贷款中介,你有被坑过吗?

引用
新华网
12
来源
1.
http://mrdx.xinhuanet.com/20241211/05532683200e41b3a4b347a78385e59c/c.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14A00SWS00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6A08HRN00
4.
http://www.safe.gov.cn/dalian/2024/0527/2141.html
5.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6.
http://www.news.cn/fortune/20240723/73e86245a250474aa8bf9041991d6879/c.html
7.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7a847c37a5cdd837.aspx
8.
http://www.news.cn/legal/20240704/2fe30aa86f2f4edb9384d708e4ad9a53/c.html
9.
https://www.cnjx.gov.cn/OpennessContent/show/2779314.html
10.
https://gaj.nantong.gov.cn/ntsgaj/jfts/content/bf41d68b-c369-4e92-bf37-497909c6a6ab.html
11.
https://www.055110.com/xs/6/18958.html
12.
https://haishi.faxin.cn/haishi/qkcontent.aspx?gid=F421026&libid=040106

近日,上海警方以涉嫌诈骗罪查封了多家贷款中介公司,这些不法贷款中介通过冒充银行员工、伪造贷款资料等方式收取高额服务费,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贷款诈骗不仅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给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带来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是否也曾遭遇过类似的骗局?如何防范贷款诈骗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01

贷款诈骗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

近期,全国多地发生贷款诈骗案件,其中车贷诈骗尤为突出。天津、山东、上海等地警方相继打掉多个涉汽车贷款诈骗犯罪团伙,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元。

以天津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为例:犯罪嫌疑人王某龙组织多个小团伙,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征信白户”作为“背贷人”,通过伪造资料骗取银行贷款购买豪车,再迅速转卖套现。受害者张某就是在“只需来天津做一笔车贷流水,就可以提升贷款资质”的话术诱惑下,稀里糊涂地背上了45万元的车贷。

类似案件在多地频发,上海青浦警方侦破的一起汽车贷款诈骗案中,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山东省德州乐陵市公安局侦破的特大涉汽车贷款诈骗案,涉案价值更是高达1.2亿余元。

02

贷款诈骗的常见手法

贷款诈骗手段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虚假贷款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站、电话、短信等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人前往咨询。随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2. 刷单返利类诈骗:诈骗分子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受害人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受害人不断转账。

  3.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渠道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吸引目标人群加入群聊,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内部“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多种方式获取受害人信任。在此基础上,诈骗分子打着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的幌子,诱导受害人在特定虚假网站、APP小额投资获利,随后诱导其不断加大投入。

  4.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或因商品违规被下架需重新激活店铺等,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逃避正规平台监管,从而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03

如何防范贷款诈骗

面对层出不穷的贷款诈骗手段,普通民众应该如何防范呢?

  1. 提高警惕,谨慎对待“零首付”“低息贷款”等营销话术:如重庆巴南区张先生遭遇的“套路运”骗局,不法分子以“零首付”购车为诱饵,实则暗藏高额贷款和违约金陷阱。

  2.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核实机构资质:正规金融机构应具备金融监管部门发放的相关许可证。消费者可通过金融监管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系统查询相关许可证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应具备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发放的经营许可证或者认可的业务资质,且在经依法批准的区域范围内开展业务。

  3.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真实成本:签订贷款合同时,要清楚了解包括权利义务、应付费用、还款要求、违约责任等事项,充分了解年化利率、实际费用等综合借贷成本,警惕不断花样翻新的格式条款陷阱,不在他人诱惑或催促下贸然签订合同。

  4.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密码等,不要向陌生人透露验证码等交易信息;不要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或附件;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和邮件;不要随意丢弃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

  5. 亲自办理金融业务,不轻易委托他人:遇到不认识的人员上门以回访名义让消费者退旧买新等,一定要注意辨别核实该人员身份,涉及财务往来时应到正规金融机构当场确认。

04

贷款诈骗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都有明确的处罚标准。

  • 贷款诈骗罪: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骗取贷款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贷款诈骗不仅会让个人陷入经济困境,还会受到法律制裁。因此,无论是作为贷款申请人还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贷款诈骗案件的频发,反映出当前金融领域仍存在诸多风险和漏洞。作为普通民众,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作为金融机构,需要完善内控机制,加强信贷管理;作为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贷款诈骗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