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e财富管理网揭秘:理财诈骗新套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e财富管理网揭秘:理财诈骗新套路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20/doc-inefrhrx9536560.shtml
2.
https://www.howbuy.com/news/2024-07-03/58132.html
3.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4.
http://gdjr.gd.gov.cn/gdjr/tzjy/content/post_4407387.html
5.
https://www.pscnet.com.tw/pscnetStock/menuContent.do?main_id=49605e76ed000000617c1b49652b3167&sub_id=49605fc75f000000d5b7e04ef03bb5ed&id=4960a360c000000037b624c757559961&function_id
6.
http://www.yjgx.gov.cn/gxdt/tzgg/content/post_795455.html
7.
http://www.news.cn/20241204/5f0e9eaca8564a38894b3a884625e6d6/c.html
8.
https://gyxxh.tj.gov.cn/ZWXX5652/ZWYW9055/202411/t20241128_6791351.html
9.
https://www.cib.com.cn/cn/minipage/edu/safety/bilk/EChappen/20250121_2.html

近日,e财富管理网曝光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洗钱套路,揭示了诈骗分子如何巧妙利用实体店进行非法活动。从茶室套现打牌到花店定制人民币花束,再到蛋糕店夹带现金,这些看似平常的交易背后,隐藏着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理财诈骗新变种:从线上到线下

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诈骗分子开始将目光转向线下实体店。他们通过在线下订单、大额转账等方式,利用实体店转移涉诈资金,给商家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实体店洗钱案例:

  1. 茶室-套现打牌:诈骗分子通过电子转账方式将被骗资金转入茶楼老板的银行卡,然后以打牌需要兑换现金为由,让茶楼老板提供现金。当茶楼老板的银行卡因涉及诈骗资金被冻结时,指定取现人员早已消失无踪。

  2. 花店-人民币花束:诈骗分子定制含有大额现金的花束,并要求花店老板提供账号接收转账。花店老板在收到满意佣金后,将现金折成花束进行配送。然而,这些资金实际上是诈骗所得,很快就会导致花店老板的账户被冻结。

  3. 蛋糕店-蛋糕夹人民币:诈骗分子以定制大额现金蛋糕为名,要求蛋糕店老板提供账号接收转账。当蛋糕店老板完成制作并配送后,其账户因涉及诈骗资金而被冻结。

  4. 银行网点-预约取现:诈骗分子通过招募需要办理贷款的黑户,以刷流水为由让其提供银行卡,并预约银行网点取现。当黑户成功取款交给诈骗分子后,诈骗分子便携款消失。

这些案例揭示了诈骗手段的多样化和隐蔽性,也提醒我们理财诈骗已经从线上延伸到线下,需要提高警惕。

当前主要理财诈骗类型及特点

根据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62.1%,41岁至65岁的占比33.1%。其中,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

  1. 刷单返利类诈骗:这是发案量最大且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诈骗分子通过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等方式,诱骗受害者不断转账。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2.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发布虚假投资理财信息,吸引目标人群加入群聊,再以内幕消息、高额回报等为诱饵,诱导受害者在特定虚假网站或APP进行投资。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士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3.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等虚假广告,诱导受害者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私下交易,最终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者继续转账。

  4.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客服,谎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需要理赔,诱导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进行诈骗。

  5. 虚假贷款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者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

  6. 虚假征信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银行或金融机构客服,谎称受害者存在不良征信记录,需要注销相关服务或账号,诱骗受害者在网贷平台贷款并转账。

如何防范理财诈骗?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措施: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时,一定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及其官方网站、官方APP进行,不要轻信非正规渠道推送的“金融产品”。

  2. 保护个人信息:注意保护手机号、身份证件号、生物识别信息等个人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谨慎授权手机软件,不在社交媒体上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3. 理性投资: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要正确认识金融市场中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4. 关注“沉睡账户”:定期检查自己名下的银行账户,及时唤醒或注销长期未使用的账户,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5. 警惕热门产品风险: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例,虽然该产品具有收益稳定、终身增值等特点,但其“3.5%”是基本保险金额增长率,不是投资收益率。选购时要仔细阅读条款,理性投保,不要盲目跟风。

  6. 树立正确消费观:做好自身财产规划,合理安排各项财务支出,防止过度消费和过度借贷。如有经济困难,应与金融机构协商还款事项,不要轻信“反催收”等非法代理机构。

  7. 提高防范意识:不要出租、出借、出售本人名下的银行账户,以防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

理财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只有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在投资理财时,一定要保持理性,选择正规渠道,保护好个人信息,远离诈骗陷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