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王村冰糖葫芦:一根串起的甜蜜产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王村冰糖葫芦:一根串起的甜蜜产业

引用
中国经济网
9
来源
1.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501/24/t20250124_39277471.shtml
2.
https://www.sohu.com/a/852652345_121117085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37854
4.
https://www.pzwhjy.com/archives/145002
5.
https://life.dayoo.com/meal/202501/09/154545_54772492.htm
6.
https://www.jhshiyun.com/bl/135.html
7.
http://www.news.cn/20250124/666944c2bf0e4faaa02e12a3a77ed805/c.html
8.
https://www.goodreads.com/questions/4676879-99367376-s
9.
https://www.hebtv.com/0/0rmhlm/qy/xczx/rdtt/11670643.shtml

在江苏省邳州市炮车街道,有一个被誉为“冰糖葫芦第一村”的地方——四王村。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做冰糖葫芦,不仅传承了百年的制作工艺,更将其发展成一个年产值数千万的甜蜜产业。

01

百年传承:从街头小吃到支柱产业

据史料记载,冰糖葫芦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被称为“糖浆果子”。而四王村的冰糖葫芦制作工艺,则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四王村的臧春堂在北京打工时学会了冰糖葫芦的制作技艺,回乡后开始制作售卖,由此开启了四王村与冰糖葫芦的百年情缘。

四王村人把冰糖葫芦叫作“糖球”。早期,村民们用3块砖带一口锅,从邳县坐船沿运河南下,到镇江、南通等地做起冰糖葫芦生意。上世纪80年代,陆续有村民从山东、山西等地大批量购进山楂进行制作、售卖。1997年,四王村成立了山楂批发交易市场,采购全国最优质的山楂,分销给在外从事冰糖葫芦销售的农户,使四王村的“冰糖葫芦”产业也逐渐有了规模,成批量地走出徐州、走出江苏,走向全国。

02

创新驱动:30多种口味满足多元需求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四王村不断创新产品种类。目前,四王村的冰糖葫芦已发展出30多种口味,包括糯米、板栗、菠萝蜜等夹心品种。这些创新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03

产业升级:从走街串巷到“买全国、卖全国”

四王村的冰糖葫芦产业经历了从肩扛手抬、走南闯北、提篮小卖,到车载船运、批发零售,再到足不出户、网上销售的不断升级。2008年,村里成立了“兆光山楂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四王村山楂专业交易市场。目前,四王村的冰糖葫芦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有固定摊位,还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04

带动效应:小糖葫芦撬动大产业

四王村的冰糖葫芦产业不仅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庄近万人就业,还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目前,四王村90%的人从事山楂行业,同时以四王村为中心,向周边村、镇辐射,现在,周边村、镇已有大约5000多人从事山楂制作销售,使小产业做出了大文章。同时,四王村还注册了“大邳一串红”品牌,设计了各自的包装,从而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05

文化符号:“红伞”精神引领乡村振兴

“红伞”是四王村冰糖葫芦的标志性符号。早期卖冰糖葫芦的人都是肩扛木柄大杵,上面扎稻草,把成串的冰糖葫芦插满草把,远看活脱脱就像“一把大红伞”。如今,这把“红伞”已经开遍全国,成为四王村人的骄傲。

四王村的冰糖葫芦产业,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经营完美结合的典范。它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一根根冰糖葫芦串起的不仅是甜蜜的滋味,更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