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绿色守护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绿色守护者

引用
腾讯
7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2A05JKI00
2.
https://local.cctv.com/2024/12/10/ARTIylmuWL0weorLbyAEHF6Z241210.shtml
3.
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56/55/14532502.html
4.
https://www.zgstly.net/CN/10.12342/zgstly.20200003
5.
https://www.progressingeography.com/EN/10.18306/dlkxjz.2024.02.004
6.
https://hunan.voc.com.cn/news/202407/22114462.html
7.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190612

武陵源,这片被誉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的神奇土地,以其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这里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片需要精心呵护的生态净土。

01

保护制度:为绿色撑起“保护伞”

自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来,武陵源就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景区建立了森林首席责任制,通过工作咨询和三级森林首席交叉检查制度,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精心管理。目前,景区已聘请154名生态护林员,他们每天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

同时,武陵源还注重森林资源的培育。据统计,仅去年一年,景区就新增造林1000亩,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补助项目750亩。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景区建立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协调机制,重点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

02

科技支撑:为生态插上“科技翅膀”

武陵源积极借助科研力量,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景区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完成了湖南省首次猕猴种群调控项目。同时,与吉首大学合作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监测基地、特色动植物资源研究基地,开展两栖类与鱼类生态监测及多样性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在森林防火方面,景区建立了高位摄像机视频监控防火平台和无人机巡逻平台,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监测。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增强了生态保护的能力。

03

成效显著:生态与旅游双赢

经过持续努力,武陵源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景区森林覆盖率已达77.91%,其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98%。景区内共记录有2266种动植物,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物基因库”。

令人欣喜的是,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在这里实现了双赢。据统计,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590万人次,真正做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04

创新实践: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在武陵源,生态保护不仅仅是简单的封山育林,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黄龙洞为例,针对游客增多带来的环境压力,景区将黄龙洞所在区域调整为一级保护区,并对周边600多亩区域实施封山保护。通过这些措施,黄龙洞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

在核心景区,武陵源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2018年,天子山、袁家界景区317户1186人陆续搬出核心景区。为了确保搬迁群众的利益,景区开发了空中田园景点项目,搬迁居民按人头入股,成为项目股东。目前,该项目已解决51名搬迁移民就业问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武陵源创新性地将生态保护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今年,景区先后举办了马拉松、自行车挑战赛、越野跑世界系列赛等多项赛事,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这种“生态+体育”的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武陵源的生态保护之路,是一条不断创新、持续探索的道路。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这片神奇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智慧与担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