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卫医生教你如何面对肺结节焦虑
洪卫医生教你如何面对肺结节焦虑
“医生,我是不是得肺癌了?”这是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洪卫在门诊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随着体检的普及和CT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肺结节,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巨大的焦虑和恐慌。那么,什么是肺结节?它真的等同于肺癌吗?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肺结节呢?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30m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根据大小不同,肺结节可分为:
- 直径<5mm:微小结节
- 直径5-10mm:肺小结节
- 直径11-30mm:肺结节
根据胸部CT的密度表现,肺结节又可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实性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PSN)。
肺结节=肺癌吗?
很多人一看到“结节”两个字就联想到癌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国内外多个研究表明,人群中约20%的人有肺结节,但其中绝大部分是良性的,包括陈旧性改变、炎症、纤维结节灶、肉芽肿、血管瘤等。即使是恶性结节,也往往是早期癌症,通过合适的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如何对待肺结节?
观察随访: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肺结节,尤其是纯磨玻璃结节,医生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大部分良性结节会自行消失或长期稳定。
药物治疗:良性炎症性结节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消散。但需要注意的是,恶性结节无法通过药物消除。
手术治疗:对于疑似恶性的肺结节,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根据结节位置和大小,可选择肺叶切除或局部切除,并结合淋巴结清扫。
其他治疗手段: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疗是一种有效选择。射频消融则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通过热能破坏肿瘤细胞。
如何缓解焦虑?
正确认知:了解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大部分是良性病变,有助于减轻不必要的恐慌。
专业咨询: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医疗检查明确结节性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心理疏导:如果焦虑情绪严重影响生活,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来减轻压力。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均衡饮食、适当锻炼等,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如何预防肺结节?
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年龄>40岁的患者,如有吸烟、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筛查早期肺癌。
戒烟: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戒烟可明显降低肺癌发生率。
避免大气污染:遇到大气污染严重时,外出一定要戴好防护口罩,室内可用空气净化器。
减少厨房油烟:使用抽油烟机,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
职业防护:从事粉尘、化学等高危职业者,佩戴相应防护用具。
积极治疗肺部疾病:慢性感染可影响免疫功能,甚至发生肿瘤。
面对肺结节,既不必过度恐慌,又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必要的随访和治疗是关键。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