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景·家国情》: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盛宴
《无锡景·家国情》: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盛宴
“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随着这句熟悉的吴侬软语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响起,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的演出《无锡景·家国情》惊艳了全国观众。这场以水为媒、以歌传情的视听盛宴,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更诠释了江南人敢为人先的豪情和实业报国的壮志。
《无锡景》:一首小调的百年传奇
《无锡景》作为江南小调的一部分,自诞生以来便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歌曲传唱已有一百多年,其歌词最初并不固定,演唱者可以根据情境进行即兴发挥。1934年,无锡籍演员王美玉首次将歌词固定化,并以滩簧唱法演绎,使得《无锡景》逐渐成型。此后,该曲调被多位歌手改编,成为时代流行的代表作。
春晚舞台上的创新演绎
在2025年春晚的舞台上,《无锡景》被赋予了全新的艺术生命。节目以“水”为串联线索,将清名桥、南长街、鼋头渚等无锡标志性景点巧妙融入演出场景。通过AR技术,虚拟与现实完美结合,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意境。
演出分为三个篇章:千年文脉、实业报国、奋楫扬帆。第一篇章以历史名人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无锡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篇章通过工业场景的再现,体现了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辉煌成就;第三篇章则以百船齐发的壮观场面,象征着新时代无锡的蓬勃发展。
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完美融合
《无锡景·家国情》的成功,离不开其在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创新。节目采用了苏州评弹的演唱方式,融合了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和交响乐,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同时,通过AR技术呈现的虚拟与现实结合的舞美效果,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启示
《无锡景·家国情》的出圈,为我们提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宝贵经验。它告诉我们,传统文化要焕发新生,必须在保持其核心价值的同时,勇于创新表现形式,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相融合。
正如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新伯所说,曲艺和评弹需要更多的认同与支持,期待涌现出更多“出圈”作品,以延续江南文化的光辉。《无锡景·家国情》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开了一个好头。
结语
《无锡景·家国情》的成功,不仅是无锡的骄傲,更是江南文化的胜利。它向世人证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无锡景·家国情》这样的优秀作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