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抗疫新利器
互联网+大数据:抗疫新利器
2019-nCoV疫情的暴发,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科技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成为了抗击疫情的“新利器”,从疫情监测预警到基层防控,再到医疗救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威力。
大数据:疫情监测预警的“千里眼”
在疫情防控中,大数据技术如同“千里眼”,能够及时捕捉疫情动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浪潮智慧医疗开发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平台通过构建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分析预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对疾病症状、病原识别、社交舆情、药品购买等信息的全方位监测。
平台采用智能化数据采集和治理技术,在医疗机构端和省中心端分级实施数据治理,形成湖仓一体的大数据底座。通过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发现风险苗头,便会触发预警机制,将信息第一时间送达相关部门,大大提升了事前预警能力。
智慧城市:基层防控的“最强大脑”
在基层防控中,智慧城市技术发挥了“最强大脑”的作用。以深圳南山区的“党群G+”为例,通过将党建教育、便民服务、旅游安全、休闲服务等多功能整合,打造了一个可传播、可参与、可互动的“网红空间”。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优化了基层服务效率,也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在疫情防控中,智慧城市平台通过整合人口流动、健康监测、物资调配等多维度数据,实现了精准防控。例如,通过分析人口流动数据,可以预测疫情传播趋势,为防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助力基层治理克服了数字鸿沟、老龄化等挑战,让防控工作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云技术:医疗救治的“超级助手”
在医疗救治领域,云技术成为了医生的“超级助手”。远程医疗系统的广泛应用,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跨越时空限制,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已增长至770.5亿元,同比增长45.7%。5G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使得高清视频会诊、远程手术指导等成为可能。例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通过5G网络实现了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远程会诊,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除了远程会诊,云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资源调配、患者健康管理等领域。通过云计算平台,医疗机构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了诊疗效率和质量。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等,享受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未来展望:科技赋能公共卫生体系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成功应用,为我们展示了科技赋能公共卫生体系的巨大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将在保障人民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要看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标准的统一、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完善等问题,仍然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解决的课题。只有在确保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科技才能真正成为守护人类健康的坚实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