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疾控”揭秘方便面添加剂真相:合法使用安全无忧
“上海疾控”揭秘方便面添加剂真相:合法使用安全无忧
近日,“上海疾控”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打破对方便面添加剂的偏见》,指出方便面中的食品添加剂安全可食,并非如网上流传的那样有害。这一发声旨在纠正公众对方便面添加剂的误解,强调不能因为含有添加剂就认为不安全。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真正影响健康的往往是高油、高脂、高盐等营养不全面的问题。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应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
方便面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方便面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防腐剂: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保质期。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及BHA(丁基羟基茴香醚),防止油脂氧化变质。
甜味剂:如蔗糖、阿斯巴甜等,调节食品甜度。
色素:如红曲红、焦糖色,改变食品颜色以增强吸引力。
这些添加剂安全吗?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根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的介绍,食品添加剂在合理剂量下是安全的。以脱氢乙酸钠为例,这是一种低毒高效的广谱性防腐剂,能较好地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避免霉变。相较于苯甲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等一般需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的防腐剂,脱氢乙酸钠适用范围宽泛得多,其抑菌效果几乎不会受到酸碱度的影响,在 pH 值4~8 的范围内都表现优秀。
然而,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确实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比如,苯甲酸钠的生物毒性相对较大,过量摄入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此外,苯甲酸钠会与人体内的维生素B6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和功能,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系统。因此,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包括使用范围和最大用量等。
为什么需要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它们的主要作用包括:
防止变质:如抗氧化剂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油脂氧化。
改善感官:通过着色剂、香料等提升食品外观和风味。
保持营养:强化食品营养成分,弥补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方便加工与供应:提高食品稳定性,便于长期储存和运输。
如何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不等于非法添加物。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需注意区分合法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例如“三聚氰胺”和“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违法添加物。
关注剂量: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使用量密切相关。在合理剂量下,大多数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
理性消费: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应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选择正规产品,同时保持均衡饮食习惯。
监管升级: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遵循国际食品安全准则,并随着发达国家标准的演进和最新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国内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变而进行适时更新。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使用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消费者应关注食品标签,选择正规产品,同时保持均衡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