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让鲍鱼内脏变废为宝,源丰科技打造500万产值保健品项目
科技创新让鲍鱼内脏变废为宝,源丰科技打造500万产值保健品项目
福州源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实施一项创新项目,通过科技手段将鲍鱼内脏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保健品。这一项目由集美大学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预计年底投产后,每天可生产20公斤鲍鱼肽产品,年产值有望达到500万元。这一创新不仅填补了国内鲍鱼内脏综合利用的空白,更为传统鲍鱼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在福建连江县,鲍鱼养殖业一直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环保要求提高,传统养殖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源丰科技与集美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正是这一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类似的合作模式已在福建省内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占比33.2%,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奖的项目占比高达75.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鲍鱼内脏的科技转化
鲍鱼内脏富含蛋白质、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和技术限制,鲍鱼内脏往往被视为废弃物,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源丰科技与集美大学的合作,正是瞄准这一痛点,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多糖是鲍鱼内脏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脂和血糖、抗癌、抗病毒等。更重要的是,多糖在肠道中可以被微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对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调节免疫反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实施与预期效益
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生物酶解技术和膜分离技术,从鲍鱼内脏中提取高纯度的鲍鱼肽。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控制温度和pH值,确保活性成分不被破坏。提取后的鲍鱼肽经过精制和干燥,最终制成易于服用的保健品。
项目预计年底投产,每天可生产20公斤鲍鱼肽产品。按照目前市场价估算,年产值有望达到500万元。更重要的是,这一创新将为鲍鱼养殖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市场前景与社会意义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已成为保健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鲍鱼肽作为新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这一创新还有助于解决鲍鱼养殖业的废弃物处理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环保意义。
源丰科技的这一创新项目,不仅展示了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更为传统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项目的推进和市场开拓,我们有理由相信,鲍鱼内脏这一曾经的“废弃物”,将真正变成推动产业发展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