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科学饮水指南:每天该喝多少水?怎么喝?
老年人科学饮水指南:每天该喝多少水?怎么喝?
“上了年纪,应该少喝水。”“老年人的肾功能逐渐下降,体内水分代谢能力减弱,过多饮水会加重身体负担,引发水中毒,所以老年人应该少喝水。”这些说法到底对不对?
老年人更需要科学饮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水分含量会逐渐下降。成年男性和女性身体水分含量一般为59% 和50%,而65岁以上老人更低,男性可能只47%,女性可低至39%。同时,老年人肾功能衰退,对缺水的感知能力降低,容易出现慢性脱水的情况。
研究表明,良好的饮水习惯对维持老年人健康至关重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老年人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0~1700毫升。科学饮水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能预防多种老年疾病。
科学饮水的具体建议
- 主动喝水,不要等口渴
老年人对口渴的感知能力下降,在感觉到口渴时再喝水就已经迟了。应该主动喝水,别等口渴了才喝,一天中任何时间喝水都可以,每天喝够 1500~1700 毫升。如果经常忘记喝水,那就定下喝水的时间。
- 清晨一杯温开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容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帮助。
- 饭后一杯水:有助于清洁口腔,减少食物残渣,减少口腔细菌的繁殖,保护口腔健康。
- 洗澡后喝一杯水:洗澡时,人体可能由于皮肤水分蒸发等,丢失掉一定量水分,甚至会出现口渴感,此时应及时补充水分。
- 运动后喝一杯水:运动会通过皮肤汗液蒸发丢失水分,所以运动后要适当补充水分。如果是长时间运动,比如跳广场舞、慢跑、骑行等,运动中也要适当补充水分。
- 睡前1~2小时喝一杯水:可以预防晚上睡眠时血液粘稠度增加。
- 少量多次,小口慢饮
老年人喝水应少量多次、小口慢饮,每次50~100毫升,这样有利于身体吸收水分,补水效果更好,一次喝太多会增加代谢负担。
- 选择适宜的水温
喝水的水温最好控制在不超过40℃,因为食道很脆弱,10~40℃ 是其最适宜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会将食道黏膜烫伤,经常喝过热的水对黏膜是一种慢性刺激,会增加癌变风险。
特殊情况下的饮水注意事项
- 身体状况特殊的人群
对于身体情况特殊的老人需要遵医嘱限制饮水,比如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人。
- 活动量大或天气炎热时
在高温或高活动水平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量。但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
- 患病期间
在发热、腹泻等情况下,身体会丢失更多水分,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科学饮水带来的健康益处
- 改善皮肤状态
充足的水分对保持皮肤水润很重要,能延缓衰老,减少皱纹的产生。
- 预防泌尿系统疾病
多喝水能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结石的风险。
- 预防便秘
水分是便便的“润滑剂”,多喝水能让便便变软,避免便便干硬,有助于预防便秘。
- 保护大脑健康
合理饮水可以改善老年人群的慢性脱水状态,降低体内的甲醛浓度,清除脑内细胞毒性代谢产物,防止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降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每天饮水超过1660毫升,可以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脏病死亡的死亡率。
结语
虽然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但对水的需求量并不会因此而降低,仍然需要好好喝水。健康老人每天需要喝够1500~1700毫升白开水,不用担心会增加代谢负担,也不会水中毒,反而有助于维持健康状态,预防多种老年疾病。